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在核電的禍水中活著 / [佐佐木孝] 著
其他書名
在核電的禍水中活著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449.83 2421
出版三聯書店, 香港, 2012
版本第一版
主題輻射事故.
題目地震.
描述214 p.;;21cm.
ISBN9789620432736

註釋

【明報】半小時一節的時事新聞,至少讓我們知道一切在變,每一天,不同的事件、議題、爭論、方案,旋起旋滅。當我說起去年三一一東日本大地震,不過事隔一年半左右,卻好像很遙遠。這一刻中日關係因釣魚島爭議而升溫,有擦槍走火之虞,然而一年半載後,相信又會變成明日黃花。我們真的喜歡消費,於是議題被拋售,大家落足力承接。

災民眼中的國民教育
《在核電的禍水中活著》是佐佐木孝的網上博客文章輯錄(現在寫Blog的人,想必不是很多),收錄了他從二○一一年三月十日到當年年底所寫的日記,而他恰恰就住在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只有二十五公里的南相馬市,由此至終他都沒有撤離自己的家園。震災前平均每天只有一百五十次點擊的博客,在震災發生後,一天最多有近五千次點擊(換言之私人性質的博客手記,一下子變成了公共性質的討論空間),似乎大家都關心大地震過後又面對核事件陰影的災民如何生活,有何感想。如果這是一本單單講反核的書,那麼我看大江健三郎的訪談已經足夠了--幸好不是。佐佐木孝一樣也反核,然而更重要的是,親身經歷災劫以後,他怎樣看世界?怎樣看國家?怎樣看個人生命?這些問題是時事新聞不會全面而深入涉及的,但都值得深思。

譬如說國家,佐佐木孝在四月四日說最近老在問「國家是什麼」,他在好幾年前的一篇文章中說國家有三個層面,一是抽象層面的法律概念;二是民族的國民面孔;三是由血緣出發的祖國。回到那一天,大地震後不足一個月,他強調的不是法律概念或民族國家,而是第三項:「本來愛國心不是對國家忠誠,而是對祖輩血脈相承的鄉土忠直,和充滿眷戀的性情……真正的『(祖)國』是先祖靈光的這片美麗風土(偏不說國土)和於那裏生息的人們。」短短兩番話,已教我不得不點頭認同--與其要人們愛一個黨,愛一個遙不可及的島嶼,對一面抽象的旗幟有感覺,不如先踏出第一步,愛腳下的鄉土或風土吧,好好了解本土的歷史、地理、文學、電影、音樂、藝術、文化、快將消失和被人遺忘的人文風景,相信會更有意思。

五月三十日,日本高等法院裁決唱國歌〈君之代〉起立的命令合憲。佐佐木孝就說,愛國心是非常個人的內在價值,不容粗暴干涉。他說美國法院裁決,奏國歌升國旗時站立或坐著是個人自由,在歐洲君主立憲國家,幾乎沒有在學校升國旗唱國歌的,在共和政體國家如德國和瑞士等,教科書上都沒有國旗的規定,學校活動也幾乎不唱國歌。結果一如我們所知,推行「愛國教育」的日本與中國,就落得今日的下場。

唐吉訶德的哲學
回到個人吧。佐佐木孝是誰?他是一位已退休的老教授,寫過一本名為《唐吉訶德的哲學--烏納穆諾的思想和生涯》的書,烏納穆諾(Miguel de Unamuno)是西班牙作家及哲學家,著述帶天主教神學色彩,因反對獨裁政權而遭流放及軟禁。他在最出名的著作《生命的悲劇意識》以「唐吉訶德與近代歐洲的悲喜劇」作結,順勢回到西班牙自身的文化傳統。

在他眼中的唐吉訶德並非悲觀論者,而是永不屈服,「既然他相信永恆的生命,他不得不起而奮戰,他必得攻擊現代的、科技的、追根究柢的正統,以便重新在一個新的並且是不可能的『中古世紀』,建立二元論、矛盾、激情的精神。」唐吉訶德的道路,是以信念支撐,一個理想主義的夢想家竟然是實行者,在人們眼中也許是頑固得可笑的騎士,但他毫不退讓。

佐佐木孝說,博客「千方百計要表現的,也正是烏納穆諾的東施效顰、笨拙的實踐報告而已」,於是我專門盯著他談烏納穆諾的話,看看他有什麼心得,然而直接討論的段落不多。

這是其中一節:「烏納穆諾的話:人活著就是寫自己的小說。今天的政治家,包括我在內,為什麼都成了羽量級人物?難道不是因為缺失了浪漫、理想主義嗎……政治當然必須立足於現實,但要支撐這個沉重的現實,不能沒有強而有力且持之以恆的理想主義做後盾。」現實政治和政治理想的矛盾,或許不單是日本人(例如反核運動),也是香港人今後都不能退避的課題(例如政改爭議,至本世紀二十年代之前都不會減少),只要不落入過度僵化的一方,兩面的動力都可化為正面作用。唐吉訶德的騎士孤影就在前方,勇者無懼。

下一代也許比我們聰明些
日本經濟因股市和樓市泡沫爆破而迷失二十年,我還記得有人說東日本大震災和福島核事故,讓日本跌至谷底後,可反彈翻身,但談何容易?災劫後推出的日本電影,我最欣賞是枝裕和的《奇跡》和土井裕泰改編東野圭吾小說的《麒麟之翼》,兩部片或多或少都帶出一份祝福,但把希望寄託在孩童和襁褓裏的一代,似乎復蘇之路十分漫長,也許只可以學效鄧小平當年談釣魚島時的一番話--下一代也許比我們聰明些,找到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在核電的禍水中活著》中,作者除了批判和埋怨,在字裏行間總可以找到他心底的一點美意,鼓勵好人好事,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兩位中譯者都是內地人,譯文難免有點隔膜,博客文章是日記體,內容理應簡單直接、曉暢易明,可是部分句子和說法怪怪的,但無論如何,出版社願意外譯新書(今時今日香港的大出版社都有點倚賴重印舊書,或索性簡體字書變繁體字書就算),都是一件好事,應該一讚。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013978
Library
Library
449.83 2421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