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使徒行傳 I
其他書名
使徒行傳 I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241.66 1123
出版房角石工作室, 2010
主題使徒行傳.
題目宗教科.
ISBN978-988-19806-1-8

註釋

《使徒行傳》(天主教漢譯書名為宗徒大事錄)是介紹耶穌基督復活、向門徒顯現、升天後,他的使徒們(天主教作「宗徒」)傳道、殉教的事?,其中包括保羅的門徒路加寫的關於保羅的事?。是新約聖經的《第五卷書》。又被通稱為《聖靈行傳》。
這本書開頭顯示是寫給提阿非羅的。既然他被稱為「大人」,他可能擔任某個官職,或者這僅是個尊稱而已。這本書的記載準確地敘述基督徒會?建立和擴展的經過。它首先記載耶穌復活後向門徒顯現,接?敘述由公元33年到大約61年間的重大事件,前後約28年。
很多聖經學者同意,《路加福音》的執筆者就是《使徒行傳》的執筆者。兩本書同是寫給提阿非羅的。藉?在《使徒行傳》的起頭複述福音書末了所載的事件,路加將兩份記載連接起來,就像來自同一位執筆者一般。
關於路加的生平,人們所知甚少。路加本人並非使徒,但卻與使徒有密切交往。(路1:1-4)使徒保羅曾三次指名提及路加。有若干年的時間,路加經常與保羅作伴,後者將他稱為「親愛的醫生」。書中先後交替地採用「他們」和「我們」這兩個代名詞; 這表明在保羅的第二次海外傳道旅行中,路加跟保羅一起在特羅亞,其後他可能留在腓立比,直至保羅在數年後回來為止,然後他陪保羅一起到羅馬受審。
寫作時間
路加大約在公元61年寫成《使徒行傳》,當時很可能接近他與使徒保羅在羅馬逗留了差不多兩年時間的末了。既然《使徒行傳》的記載含有在該年發生的事,它自不可能在較早的時候完成;記載並沒有透露保羅上訴凱撒的結果,由此表明它在那一年已經寫成了。
肯定和地位
從最早的時期開始,聖經學者已將《使徒行傳》視為《聖經》的正典。書中的部分內容可在若干現存希臘文《聖經》最古的紙莎草紙抄本中找到,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成於第三或第四世紀的密歇根抄本第1571號(P38)和第三世紀的切斯特·貝蒂抄本第1號(P45)。兩份抄本都顯示《使徒行傳》與其他受上帝感示的聖典一起流傳,因此這本書在早期已屬於《聖經》的正典。 在《使徒行傳》裏, 路加的記載異常準確, 就像我們在福音書裏所見到的情形一般。拉姆齊(William M. Ramsay)爵士把《使徒行傳》的執筆者置於「第一流歷史家」之列。 他解釋這話的意思?: 「偉大歷史家的首要特質就是真實。他的話必須可靠。」
寫作背景
本書所記載的事情,如猶太人對教會的迫害,耶路撒冷的饑荒,羅馬政府對教會的寬容等,主要在60年代之前發生,於本書結尾時保羅仍能自由地傳揚福音 (見28章:31節);此外,全書未提到60年代中葉尼祿皇帝逼迫基督徒與保羅殉道的事,也沒有提及70年耶路撒冷被毀一事。根據以上跡象,有些學者認為本書寫於60至64年之間。另一方面,本書之有上述現象,也可能是因為作者原本打算寫續集,或別有原因,所以本書的寫作日期不能絕對確定。
本書接續《路加福音》的記載,敘述耶穌復活升天後福音工作的進展。此外,本書可能起的擾亂和是非,絕不是因為信徒行為不檢,而是因猶太人和外邦人反對基督教所致(參16:19起;17:5-9;19:23-41等);而且在有關騷擾中,於羅馬官員的公正處理下,使徒獲得保護,冤情得雪 (參18:12-17等)。另一方面 ,路加指出拜偶像的「愚昧」,表明「唯有福音能使人認識真神」 (參14:15-18,17:22-31)。
路加的記載
路加在《使徒行傳》中除了記述保羅的傳道工作,也描述見證工作的擴展,首先在猶太人當中,其後伸展到萬國萬族的人。起頭12章的記載大部分與彼得的活動有關,餘下的16章則敘述保羅的活動。路加曾與保羅有親密的交往, 在多次旅程上與保羅結伴同行。
此外, 路加錄下了彼得、 司提反、 哥尼流、 帖土羅、 保羅和其他人所作的談話, 他們?話的風格和結構各有不同。甚至保羅的演講也隨?聽?不同而變換風格,以期適合當時的需要。這表明路加只是將他本人所聽見或其他目擊證人告訴他的話忠實地記錄下來。
主題特色
本書一開始便提到耶穌應許聖靈的降臨,跟?敘述聖靈如何降臨在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身上,並帶領使徒把福音從耶路撒冷傳到各地去。全書強調聖靈的工作,因此有人稱之為「聖靈行傳」。本書的特色如下:
1. 記載各地教會早期成立的經過,提供有關新約書信寫作背景的參考資料。
2. 指出在聖靈的帶領下,基督教雖然遭遇重重因難,仍得以傳揚開來。
3. 記載初期教會靈性、道德、生活的情況,以及使徒宣教的內容和基本教義。
4. 詳細敘述彼得和保羅的佈道工作。
5. 詳實準確。路加的寫作具有報道準確的特色,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駐地中海的海軍中校史密斯(Edwin Smith)在1947年3月的《舵》雜誌裏寫道: 「在駕駛方面,古代的船隻跟現代的不同;現代的船隻是靠安裝在船尾的方向舵去操縱的,古代的船隻則用船尾兩邊的兩支巨槳去控制方向。故此,路加以?數描述這些划槳。……我們曾經查考過有關此船航行的每一句話,由它離開佳澳的日子開始,直到在馬耳他擱淺為止, 外在的獨立證據以最精確和最令人滿意的方式證實了路加的記載; 我們亦發覺他談及船停留在海上的日子正好與所行路程一致; 最後, 他對到過的地方所作的描述也跟這些地方的實際情形一樣。 這一切不但證明了,路加曾實際到過這些地方, 並且顯示他的觀察和描述都極其可靠和信實。
主題
復活的基督在升天裡,憑著那靈,藉?門徒,為著產生眾教會-神的國-的繁殖。
本書大綱
一:耶路撒冷教會的誕生
1. 耶穌復活及升天 (一章:1-11節)
2. 門徒聚會選出接替猶大的人 (一章:12-26節)
3. 五旬節聖靈的降臨及教會的建立 (二章:1-47節)
4. 彼得和約翰行神蹟,受逼迫及教會的生活 (三章:1節-五章:11節)
二:耶路撒冷教會受逼迫,福音傳至撒馬利亞等地[編輯]
1. 猶太公會逼迫使徒 (五章:12-42節)
2. 教會生活的問題,司提反殉道 (六章:1節-七章:60節)
3. 信徒遭遇逼迫,四散傳揚福音 (八章:1-40節)
4. 掃羅歸主與蒙召 (九章:1-31節)
5. 彼得周遊傳道,教導信徒 (9章:32節-11章:18節)
6. 建立第一間外邦人教會 (11章:19節-12章:25節)
三:福音從安提阿起繼續傳播至遠方
1. 保羅第一次旅行佈道程 (13章:1節-15章:35節)
2. 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程 (15章:36節-18章:22節)
3. 保羅第三次旅行佈道程 (18章:23節-21章:16節)
4. 保羅在耶路撒冷被捕 (21章:17節-23章:35節)
5. 保羅在凱撒利亞受審 (24章:1節-26章:32節)
6. 保羅從凱撒利亞被押往羅馬 (27章:1節-28章:31節)
內容摘要
使徒行傳按照時間順序記述了早期基督徒組織的發展和變化,有一部分篇幅記錄了使徒保羅的傳道經歷。下面的內容摘要按照時間和章節順序簡要說明其內容。
33年五旬節前
(覆蓋經文1:1-26)。在路加的第二份記錄的起頭,復活了的耶穌告訴門徒他們會受聖靈的浸禮。他們會得?能力,為耶穌作見證「直到地極」。耶穌上升在他們眼中消失時,有兩個身穿白衣的人對他們?:「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
五旬節
(覆蓋經文2:1-42)。本書記載,所有門徒都聚集在耶路撒冷。忽然,有一陣彷彿大風的響聲充滿整座房子。恍如火焰的舌頭落在一切在場的人身上。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開始?起不同的語言來,談論「上帝的大作為」。(2:11)旁觀者都大感困惑。於是彼得站起來?話,解釋聖靈被傾澆下來乃是應驗了先知約珥的預言(2:28-32)。他也解釋耶穌基督現已復活,並已升到上帝右邊,「把?他們?所看見所聽見的,澆灌下來」。 聽?都覺得扎心,當時大約有3000人歸信這道而受浸。--2:33。
見證工作不斷擴展
(覆蓋經文2:43-5:42)。書中記載歸信的人數目天天增加。彼得和約翰在耶路撒冷聖殿外遇到一個生來殘廢、從未走過路的瘸子,彼得對他?: 「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 那人便立時「走?、 跳?,讚美上帝」。接?彼得籲請?人從速悔改歸正,「這樣, 那安舒的日子就必從主面前來到。」 彼得和約翰向人傳講耶穌的復活, 宗教領袖們對此大感不悅,就捉拿他們, 不過信徒的數目卻增加到5000人左右。
第二天, 彼得和約翰被帶到猶太長官面前受審。彼得直言不諱地指出惟獨通過耶穌基督,人才可以得救。猶太長官下令要他們停止傳道,但二人回答?: 「聽從你們, 不聽從上帝, 這在上帝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 不能不?。」之後他們獲釋,所有門徒都繼續放膽傳講上帝的話語。由於環境所需,他們把物資集合起來公用,按?需要分給各人。可是, 有一個名叫亞拿尼亞的男子和妻子撒非喇將?業變賣了,私自留下一部分款項,但卻假裝已把全數捐出。彼得揭發他們之後,他們便立時倒斃,因為他們妄圖欺哄上帝和聖靈。
後來, 憤怒的宗教領袖再次將使徒投入獄中,但這次耶和華的天使卻把他們釋放出來。第二天,他們再被帶到公會面前,被控『把他們的道理傳遍了耶路撒冷』。他們回答?: 「服從上帝過於服從人,是應當的。」 雖然受到鞭打和恐嚇, 他們卻不為所動, 繼續「天天在殿裏並在各人的家中, 不斷的施教, 傳講耶穌是基督」。
司提反以身殉道
(覆蓋經文6:1-7:60)。 司提反是受聖靈任命負責分配膳食的七個人之一。 除此之外, 他也以有力的方式為真理作見證。他十分熱心, 以致反對者把他帶到公會面前,控告他犯了褻瀆的罪。司提反為自己辯護。 他首先追述耶和華怎樣對以色列人表現長久的忍耐。接?,他指出:『你們這硬?頸項的人,常時抗拒聖靈!你們受了天使所傳的律法,竟不遵守。』(7:51-53)?人無法再忍受, 於是衝上前去,將他推到城外, 用石頭打死他。掃羅(即後來的保羅)在旁觀看,表示贊同。
逼迫爆發及掃羅歸信
(覆蓋經文8:1-9:30)。從此,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大受逼迫,除了使徒以外,各人都分散各地。腓利逃往撒馬利亞,當地有很多人接受上帝的話語。彼得和約翰從耶路撒冷奉差到那裏,使當地的信徒也可藉?『使徒按手』而獲得聖靈。(8:18)其後,天使指引腓利向南走,往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去,他在那裏見到埃塞俄比亞宮廷的一位宦官坐在馬車上誦讀以賽亞書。腓利不但指導他明白其中預言的含意,也給他施了浸。
與此同時, 掃羅「仍然向主的門徒口吐威嚇兇殺的話」。 他起程前往大馬士革,要捉拿「信奉這道」的人。 突然,天上發出強光,四面照?他;他仆倒在地,眼睛頓時瞎了。天上有聲音對他?: 「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 三日之後,一個名叫亞拿尼亞的門徒在大馬士革向他傳道。掃羅得以復明,隨即受了浸,並受聖靈所充滿。自此之後,他成為一個熱心、能幹的傳福音者。這項令人驚訝的轉變使這位逼迫者變成受逼迫的對象。為了保全性命,掃羅不得不首先逃離大馬士革,後來更逃離耶路撒冷。
福音傳到未受割禮的外邦人
(覆蓋經文9:31-12:25)。之後一段時期基督徒會?「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人數就增多了。」。(9:31)在約帕,彼得使深受敬愛的多加復活過來。後來,他從該地奉召前往凱撒利亞, 那裏一位名叫哥尼流的意大利軍官正在等候他。彼得抵達之後向哥尼流和後者的家人傳道,他們都相信了,接?上帝把聖靈傾澆在他們身上。彼得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的?。 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 於是他給他們施浸,這些人遂成為第一批未受過割禮的外邦歸信者。後來彼得回到耶路撒冷,將這項新發展向其他人講明白,?人就都歸榮耀給上帝。
福音繼續迅速傳播開去之際,巴拿巴和掃羅在安提阿教導了許多人。「在安提阿,門徒首次由於天意被稱為基督徒。」[13]迫害再次爆發。希律·阿基帕一世將約翰的兄弟雅各殺了, 又將彼得關進監獄,可是天使卻再次把彼得從監獄救出來。這使希律大受打擊!由於他沒有把榮耀歸給上帝,他被蟲咬身亡。在另一方面, 「上帝的道日見興旺, 越發廣傳。」
保羅與巴拿巴展開第一次海外傳道旅行
(覆蓋經文13:1-14:28)。 在聖靈的差遣下,巴拿巴和「掃羅,也就是保羅,」 由安提阿發。(13:9)在塞浦路斯有很多人歸信, 包括方伯士求·保羅在內。 在小亞細亞各地, 他們周遊探訪了六個或更多的城市,他們的遭遇在每個地方都一樣:人們明顯地分為兩個陣營,有些人欣然接受, 另一些人則頑梗不化,煽動群?用石頭襲擊他們。保羅和巴拿巴在新近成立的會?中任命長老,然後二人返回敘利亞的安提阿去。
平息割禮的爭論
(覆蓋經文15:1-35)。 大量非猶太人的歸信引起了他們應否受割禮的問題。保羅和巴拿巴將爭論交給耶路撒冷的使徒和長老們處理。門徒雅各主持討論,並以正式的書函將會議一致的決定通知各地的基督徒:「聖靈和我們定意不將別的重擔放在你們身上,惟有幾件事是不可少的,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並勒死的牲畜和姦淫。」(15:28,29)這封富於鼓勵的信使安提阿的弟兄大感欣慰。
傳道工作的擴展與保羅的第二次旅行
(覆蓋經文15:36-18:22)。 「過了些日子,」 巴拿巴和馬可乘船前往塞浦路斯, 保羅和西拉則往敘利亞和小亞細亞去。(15:36) 提摩太在路司得遇見保羅,便跟他一起往愛琴海岸的特羅亞去。保羅看見異象,目睹有一個人懇求他?: 「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16:9) 路加與保羅會合,他們一起乘船來到馬其頓的首府腓立比。保羅和西拉在那裏被人投入獄中。 結果,獄卒歸信而受了浸。他們獲釋之後前往帖撒羅尼迦去。當地的猶太人滿心嫉妒,挑唆民?抵擋他們。於是當地基督徒乘夜把保羅和西拉送往庇哩亞去。那裏的猶太人頭腦開明,「熱切接受主的道,天天考查聖經,」 為要證實所獲知的。由於會?成立不久,保羅便將西拉和提摩太留在庇哩亞,像先前把路加留在腓立比一樣,自己則繼續向南行,到雅典去。
在這個布滿偶像的城市裏,高傲的伊壁鳩魯派和斯多亞派哲學家嗤笑保羅「拾人牙慧」,是個「宣揚外地鬼神的人」。他們將保羅帶到亞略·巴古(戰神山)去。保羅發表了一個精彩有力的演?,勸人要尋求真實的上帝,就是「天地的主」。他指出上帝應許藉?他使之復活的大能者施行公義的審判。保羅提及復活一事使聽?的意見發生分歧,但有些人卻成為信徒。
跟?在哥林多,保羅與亞居拉和百基拉同住,一起從事製帳棚的工作。保羅遭受反對,被迫遷出猶太會堂,於是改在會堂隔鄰提多·猶士都的家裏舉行聚會。管會堂的基利司布亦成為信徒。 保羅在哥林多逗留了18個月之後,就與亞居拉和百基拉一起往以弗所去。但他把他們留在那裏,自己則前往敘利亞的安提阿去, 就此結束了他的第二次海外傳道旅行。
保羅在第三次傳道旅行中再次探訪各群會?
(覆蓋經文18:23-21:26)。 有一個名叫亞波羅的猶太人由埃及的亞歷山大來到以弗所, 在會堂裏放膽傳講耶穌。亞居拉和百基拉看出有必要更正他的教訓。在此之後,亞波羅便往哥林多去。當時保羅正在作第三次傳道旅行,過了相當時間之後來到以弗所。他獲悉當地信徒所受的乃是約翰的浸禮,便向他們解釋耶穌的浸禮。接?,他為12個人施浸,並按手在他們頭上,他們便接獲聖靈。
保羅逗留在以弗所的三年期間,「主的道大有能力的興旺起來,而且得勝。」 許多人不再崇拜該城的守護女神亞底米。(19:20) 製造銀龕的工匠眼見可能生意盡失,不禁怒氣填胸,於是在城中引發一場暴動。經過數小時的安撫,民?才肯散去。之後不久,保羅離開該城前往馬其頓和希臘,並在沿途探訪各地的信徒。
保羅在希臘逗留了三個月,然後取道馬其頓回去,路加在該地與他會合。他們過到特羅亞,保羅在那裏談話直到深夜。一個少年睡著了,由三樓的窗檯墮下,扶起他來時已經死了,但保羅隨即使他復活過來。次日,保羅和同伴起程向耶路撒冷進發,途中在米利都稍停與以弗所的長老會晤。他告訴長老們不久他們便不得再見他的面了。 既然,「聖靈立?他們?作全群的監督」,他們多麼急需負起領導和牧養上帝羊群的責任!他追述他以往在他們當中時所立的榜樣,且勸戒他們要保持警醒,盡心竭力獻出自己為弟兄服務。雖然保羅曾受到警告不要上耶路撒冷去,他卻不願回頭。他的同伴們只好?:「願主的旨意成就。」(21:14)到了耶路撒冷,保羅向雅各和?長老述?上帝怎樣祝福他在列國中所從事的服事職務,他們聽見都大為喜樂。
保羅被捕和受審
(覆蓋經文21:27-26:32)。保羅在耶路撒冷的聖殿出現時受到敵意的接待。來自亞細亞的猶太人挑唆全城的人起來反對保羅。幸好羅馬兵士及時將他搶救出來。
究竟甚麼促成了這場騷亂,保羅是甚麼人以及他犯了甚麼罪,羅馬的軍隊司令對此大惑不解,希望獲知真相。由於保羅是個羅馬公民,他得以免受鞭打。後來,他被帶到猶太公會面前,在場的有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有見及此,保羅遂提出復活的問題,使他們互相對立。爭論變得愈來愈激烈,以至羅馬兵士不得不把保羅從公會搶救出來,否則他便會被撕碎了。到了晚上,司令把保羅在重兵護送之下暗暗押送到凱撒利亞的腓力斯總督那裏去。
保羅既被控以叛亂的罪名,遂在腓力斯面前有力地為自己申辯。可是腓力斯蓄意拖延,希望保羅為求獲釋而向他行賄。兩年之後,波求·非斯都接替腓力斯作總督,他下令將案件重審。控方再次提出嚴重的指控,保羅亦再次宣告自己的無辜。可是,為了討好猶太人,非斯都建議在耶路撒冷舉行進一步的審訊。因此保羅宣告?: 「我要上告於凱撒。」(25:11)又過了些日子,最後希律王──亞基帕二世來訪非斯都,於是保羅再次被帶到庭上。保羅的自白如此有力和令人信服,亞基帕不禁對他?: 「你這樣勸我,幾乎叫我作基督徒了!」同樣,亞基帕也看出保羅其實是無辜的;保羅若非已上訴於凱撒,就可以獲釋了。
保羅前往羅馬
(覆蓋經文27:1-28:31)。保羅和別的囚犯一起被解上船,開始前往羅馬的行程。在逆風之下,船駛得很慢。他們在每拉港換了船。來到克里特的佳澳,保羅建議在那裏過冬,可是大多數人都主張繼續上路。他們一駛出大海,颶風便將船攫住,迫使船隨?風向飄流。過了兩星期,船終於在馬耳他的岸邊撞上淺灘毀壞了。結果正如保羅先前所?,船上276人全部生還!馬耳他的居民非常友善。在過冬的期間,保羅憑?上帝聖靈的大能醫好了許多人。
次年春天,保羅抵達羅馬,那裏的弟兄出來,在路上迎接他。保羅見了他們,「就感謝上帝,放心壯膽」。雖然保羅仍是囚犯,他卻獲准住在自己所租的房子裏,有士兵看守。在這本書的末了,路加描述保羅對一切來見他的人都仁慈接待,並「放膽傳講上帝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
基督新教觀點
使徒行傳是希臘語聖經中記述歷史比較翔實的一部分,也是在主後基督教發展的簡略歷史。從中不但可以讓人看到公元一世紀的基督徒怎樣組織,怎樣解決問題,怎樣處理多民族問題,而且可以看到使徒時代他們對基督教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
希伯來聖經的真確性
使徒行傳與福音書的記載一同證實了《希伯來聖經》的真確性,表明這些經典是上帝所感示的。在五旬節之前不久,彼得指出「聖靈藉?大?的口預言……猶大的事」都應驗了。在五旬節,彼得向驚訝的群?指出,他們其實正目擊預言的應驗:「這正是先知約珥所?的。」
" 為了?服聖殿外的另一群民?,彼得再次引證希伯來文聖經。他首先引用摩西的話,然後?:「從撒母耳以來的?先知,凡?預言的,也都?到這些日子。」後來在猶太公會面前,彼得引述詩篇118篇22節,表明基督是他們所摒棄的石頭,但卻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
" 腓利向埃塞俄比?的太監解釋以賽亞書53章7,8節的預言已怎樣獲得應驗。受到啟迪之後,太監謙卑地請求受浸。
" 類似地,彼得向哥尼流談及耶穌時作證?:「?先知也為他作見證。」(10:43)
" 討論割禮問題時,雅各引證聖經去支持所作的決定,?:「?先知的話也與這意思相合,正如經上所寫的。」(15:15-18)
" 使徒保羅也依仗同一的權威。既然?門徒和聽道的人都敏於接納希伯來文聖經是上帝的話語,由此可見師徒們都認為這些經文是上帝所感示和認可的。
早期基督教會的形成
使徒行傳最有益的地方在於報道基督徒會?的成立,以及它怎樣在聖靈的力量推動之下不斷擴展。在這項記載裏,自始至終均見到上帝大大祝福傳道工作的擴展,也見到早期基督徒的勇氣和喜樂,以及他們在面對逼迫時不屈不撓的精神。他們甘願為人服務,例如保羅就是個最好的榜樣:他敏於響應往海外服務的呼召,毅然前往馬其頓。今日的基督徒會?應當並無二致,同心協力地在聖靈的指引下傳講「上帝的大作為」。
基督徒的職責
使徒行傳表明基督徒應該怎樣執行傳講上帝王國的工作。保羅本人便是個典範,他?:「凡對你們有益的事,我從沒有退縮不將其中一件告訴你們,也從未停止過公開和逐戶地教導你們。」然後他接??:「?我?作了徹底的見證。」在整本書裏,「徹底的見證」這句話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特別在書中的最後幾段更為突出。儘管身繫囹圄,保羅仍然鞠躬盡瘁致力於傳道和教人的工作,以下的話足以證明這點:「他從早到晚向他們講解,為上帝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引用摩西律法和?預言者論及耶穌的話力勸他們。」願我們都在與王國有關的活動上專心致志!
監督的責任
保羅對以弗所的監督們所作的演講對今日的監督也含有很多切合實際的勸告。既然監督是聖靈所任命的,他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仁愛地牧養羊群,保護他們免受兇暴的豺狼所吞噬。這項責任至為重要,也?不容易!監督必須保持警醒,以上帝恩典的話語強化自己。當他們努力扶助軟弱的人之際,他們「當記念主耶穌的話,?:『施比受更為有福。』」
聖經原則
保羅的其他演講也同樣清楚有力地闡明聖經的原則。例如,他在亞略·巴古向斯多亞派和伊壁鳩魯派的智士們所作的演?提出了堪作典範的論據。他首先引述壇上所刻的『給未識之神』等字樣,並以此作為理由,向人解釋獨一的真神乃是天地的主,他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而且「其實離我們各人不遠」。接?他引用他們詩人的話,「我們也是他所生的,」藉此表明相信人從沒有氣息的金、銀、木、石等偶像而來是多麼荒誕可笑。這樣,保羅遂以機巧的方式確立了永活上帝的至高統治權。他惟獨在結論中才引入復活的問題,但甚至在此他也沒有提及基督的名字。他清楚闡明獨一的真神的至高統治權,結果使有些人成為信徒。
研讀整本聖經
使徒行傳一書鼓勵人不斷勤懇地研讀『整本聖經』。保羅首次在庇哩亞傳道時,當地的猶太人「熱切接受主的道,天天考查聖經,要知道所聽的是否與聖經相符」,他們因此被譽為「開明」的人。藉?這樣的研讀,人得以對上帝的原則獲致清晰的了解。這些原則之一載於使徒行傳15:29;由耶路撒冷的使徒和長老們所構成的治理機構在此作出聲明,表示屬靈的以色列無須受割禮,但卻必須禁戒偶像崇拜、血和姦淫。
早期的門徒認真研讀上帝所感示的聖經,按照需要隨時加以引用和應用。他們受到確切的知識和上帝的靈所強化,雖受猛烈逼迫亦不為所動。彼得和約翰為所有忠信的基督徒立下榜樣,他們勇敢地告訴反對他們的統治者?:「聽從你們,不聽從上帝,這在上帝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猶太公會曾「明令」他們不可再奉耶穌的名教訓人;當他們再次被帶到公會面前時,他們卻毫不含糊地?:「服從上帝過於服從人,是應當的。」這項勇敢無畏的聲明不僅對掌權者作了一個有力的見證,並且促使著名的律法師迦瑪列挺身發表人所熟知的聲明以維護崇拜自由,結果使徒亦因此獲得釋放。
上帝的旨意體現其中
耶和華對他的王國所定的旨意穿插在整本聖經裏,在使徒行傳一書中特別明顯。這本書一開頭就描述耶穌在升天之前的40天期間向人「講?上帝國的事」。在回答門徒有關王國復興的詢問時,耶穌向他們指出他們必須為他作見證,直到地極。從耶路撒冷開始,門徒放膽傳講上帝的王國。逼迫使司提反被人用石頭打死,許多門徒亦被迫分散到新的地區去。記載透露腓利在撒馬利亞宣講耶穌基督救恩的福音,成效十分卓著。保羅和他的同伴則在亞細亞、哥林多、以弗所和羅馬傳揚耶穌基督。所有這些早期基督徒均立下了極佳的榜樣,自始至終全心信賴耶和華和他那予人力量的聖靈。既看見他們那種百折不回的熱心和勇氣,並且留意到主怎樣大大祝福他們的努力。
使徒行傳

  新約聖經書卷之一,編排位置在四福音書後,使徒書信前。全書所記主要是早期教會的歷史,也是路加福音的續篇。

作者
  使徒行傳本身並未說明作者是誰,但多數意見均認為該書是路加所寫。
  主後二世紀以來,早期教會的傳統說法一向以使徒行傳和第三福音書為使徒保羅佈道旅行中的一位同工所寫。有學者認為歌羅西書四章14節提及「所親愛的醫生路加」即那位同工,保羅每提到在外邦傳道的同工時也必提路加之名(西四10-17;提後四11;門24)。
  這傳統說法的有力證明,是使徒行傳後半部分於述及保羅與其同工之處,稱謂多用第一身眾數:「我們」,如:「在夜間有異象現於保羅……我們隨即想要往馬其頓去……」(徒十六9-18);「這些人先走,在特羅亞等候我們。……我們從腓立比開船……」(二十5至二十一18);「……既然定規了,叫我們坐船往義大利去……」(二十七1至二十八16)。這些以「我們」為稱謂的記述,儼如出自一個人的遊記或日記,作者必是參加了保羅第二次佈道旅行,隨他從特羅亞到腓立比;也參加了保羅第三次佈道旅行,隨他從腓立比而米利都而耶路撒冷而該撒利亞到羅馬。再從這些類似遊記或日記部分的詞句的風格來看,與其餘部分並無二致,據此則足可證明使徒行傳全書出自一人之手。
  我們再看,使徒行傳的文筆相當歷練,希臘語的運用十分純熟,並且該書是寫給一位名叫「提阿非羅」的羅馬高官。凡此種種,均有力地證明了傳統的說法,即路加就是使徒行傳的作者;他是一位外邦信徒,他對舊約希臘譯本十分熟悉,並常徵引,這證明他在歸信基督之前,已經是一位「敬畏神的人」了。

寫作年代、地點和收信人
  關於使徒行傳寫作的日期和地點,由於書內無明確指示,說法是相當紛紜的。至於收信人,路加在書內已有交代,已無可置疑。他一開首就明說是寫給提阿非羅,並說已寫了論述耶穌生平的前書。這「前書」當指路加福音無疑。路加福音的序指明,作者「提筆作書」是寫給「提阿非羅大人」的(路一1-4)。提阿非羅其人種種已難考證。有解經家以為「提阿非羅」之意是「愛神者」,故可能是虛擬,泛指基督徒讀者。可是「大人」的尊稱似又否定了此說,因為「大人」之稱在當時羅馬社會只用以稱謂社會政治地位極高的官員(參徒二十三26及二十四2對腓力斯的稱呼,以及徒二十六25對非都斯的稱呼)。由此觀之,路加寫此兩書確是要贈給一位羅馬的官員,這是可以肯定的。

  關於使徒行傳的寫作年代,學者的意見也有很大分歧。一說把成書的時間定在一世紀的最後25年之內。這成書較晚的觀念基本出自對路加福音成書年代的制定。既然福音書成書在前,且路加寫耶穌生平是根據目擊者的記述(可能包括成書於六十年代的馬可福音),那麼使徒行傳的成書就不會早於主後85年。
  此說的另一根據是對使徒行傳的神學分析。該說認為,使徒行傳描述的教會已在歷史中穩定下來,已接受了在主再來以前,他們仍需等待一段長時期。而主後70年的猶太人叛亂及耶路撒冷的陷落,使教會對主快將再來之期望推至高潮。這熱切期望的冷卻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另一說把寫作的時間定在主後70年或稍後。主後66至70年的猶太叛亂,以耶路撒冷城的毀滅告終,也使原本合法的猶太教信仰的信譽一落千丈;基督教運動向被視為猶太教的支流,自然也有敵對羅馬之嫌,愈來愈多基督徒被指控與羅馬為敵。細讀使徒行傳可知,路加寫此書的目的之一,似是為基督教申辯,解脫與羅馬政府為敵的罪名。路加歷陳原委,說明羅馬官員雖多方究詰查證,卻益見基督徒的清白無辜;保羅則更是完全清白(十六39,十八14-17,十九37,二十三29,二十五25,二十六32)。路加也清楚記述,甚至保羅在帝國的中心羅馬城傳道也是羅馬官員允准的(二十八16-31)。
  第三說把寫作的時間定得更早,接近保羅在羅馬繫獄的時間(六十年代初)。這早期成書的理由有如下有力的支持:1.使徒行傳寫到保羅在羅馬佈道,但審訊尚未開始之際即戛然而止,這說明該書很可能即成於此時。當然,路加的記述到此為止,也可能是由於他的目的已達,即表明福音如何由耶路撒冷傳到羅馬。但假若保羅已在該撒面前為福音辯護,而路加在結束他的記述以前竟隻字不提,這似是極不可能的事。
  2.使徒行傳記錄了許多保羅時代的仔細資料,如巴勒斯坦和羅馬各省的地理情況、歷史背景、政治制度等。像這些具體而細微的資料,包括許多第一代基督徒,當朝王公、各省督撫的真名實姓,若非記於當時,而擱到六十年代以後再動筆追記,恐怕就不會如此準確詳盡。
  3.早期成書的第三個證據是:路加寫使徒行傳並未徵引保羅書信。須知保羅書信是關於保羅個人和初期教會情況的第一手重要資料,路加卻沒有採用。這顯然是他手頭沒有這些書信,同時也可以說明路加與保羅的記載在若干歷史細節上的某些出入。
  4.路加的記述,是針對猶太人和外邦人的種種指控而為基督教辯護,最合理的時間當在基督教雖已披嫌蒙忌但尚未遭明令禁止之時,這就應在尼群統治下的宗教大迫害爆發之前,即主後64年以前。
  這早期成書的說法完全符合如下論點,即:保羅繫獄期間,路加也在羅馬,一邊著書、一邊等候開庭審訊。新約學者蒙克指出,路加急寫其書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意圖影響審訊的結果。路加將基督教和保羅的實情描述出來,顯然是希望保羅在外邦人中的工作可以繼續。
  但是,路加福音的成書時間,不少學者已考定為七十至八十年代,作為「續篇」的使徒行傳的成書如何能夠早於「本篇」呢?經將路加福音與馬可福音作文學分析對比後,路加很可能於獲讀馬可福音之前就已經寫畢了一版路加福音,然後便寫使徒行傳為續篇,待他讀到馬可福音,才以該書的材料補充了早已成書的路加福音,而成為我們今日所讀的版本。

背景
  路加關於基督教建教運動的記載,是以羅馬帝國和巴勒斯坦在主後30至60年的30年歷史為背景的。略提一下該時期的歷史與地理情勢,對理解使徒行傳是極有必要的。
  使徒行傳一至十二章記錄基督教運動開始於羅馬帝國的敘利亞省,其中包括猶大和撒瑪利亞這兩個地區。主後一世紀統治那些地區的最高行政官為羅馬的「巡撫」或「總督」或猶太人的傀儡王。在耶穌殉難與復活之際(主後30?),彼拉多任猶大並撒瑪利亞的巡撫(主後26-36),加利利則由希律安提帕治理(主前4至主後39),而提庇留是羅馬皇帝(主後14-37)。使徒行傳一至十二章所記之事,發生於主後30至40年這個時期。
  掃羅歸主(第九章)一般都認為在主後33年。在這重要事件發生以前,早期教會遭受迫害,司提反被石頭打死之事(第七章)更把迫害推向高潮。掃羅更在猶太宗教領袖的認可下,追捕基督徒至大馬色(第九章)。問題是:掌握宗主大權的羅馬當局對猶太公議會這種恣意妄為的行徑怎麼能聽之任之呢?其實,這正是羅馬帝國的一個國策。羅馬帝國給屬土地區人民有限的自主權,特別是在宗教事務上。所以,巴勒斯坦的宗教裁治權是掌握在祭司長、文士和法利賽人手中的。他們雖然無處人死刑之權柄,但像司提反這類案件既已發生,羅馬當局如彼拉多巡撫就盡量保持超然態度而不聞不問,以保持相對的穩定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宗教犯」即使逃亡外省,猶太公議會也可將犯人緝捕歸案,因此,掃羅跑到大馬色拘捕信徒是可被允准的(九1、2)。
  猶太公議會在耶路撒冷肆無忌憚地迫害基督徒(八1-3),使他們紛紛逃至猶太其餘地區和北部的撒瑪利亞。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的嫌隙是由來已久的。約翰福音四章9節記一個撒瑪利亞婦女和耶穌的故事說:「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此語足可為證。猶太人一向視撒瑪利亞人在種族和宗教上混雜不純,這是主前722年北國以色列國破之後,亞述人徙異民入撒瑪利亞,與猶太人雜處所造成的結果。猶太人自流徙歸回後(約主前500),雖幾度努力欲彌合前隙,但都不成功;加之猶太人在耶路撒冷重修聖殿之後(約四20),撒瑪利亞人於基利心山也自建一殿以示分庭抗禮,雙方的裂痕便更加分明了。由此可見,腓利毅然往撒瑪利亞傳道的意義該多麼重大:這一創舉標誌著基督教的信仰已衝破猶太教的狹隘藩籬。
  此後10年關於基督教的發展情況,幾乎沒留下甚麼傳世的記載。自掃羅歸主並返回大數家鄉以來,形勢已漸趨安定,教會得以鞏固,穩定發展(九31至十一26)。從加拉太書一章18至21節所載,以及保羅偕西拉於第二次佈道旅行時已有教會建立的情況看來(十五40、41),保羅在這10年間並未置閒,而是積極參加了外邦的宣教活動(從徒十三19之後,「掃羅」之名於行文中便不再使用)。
  主後41年,革老丟任羅馬皇帝,封希律亞基帕一世為猶大王(其時猶大巡撫彼拉多已因政聲不善而去職多年)。他是大希律王與猶太王妃瑪利暗之孫。因有猶太血緣關係,他較前朝諸王都更受臣民擁戴。他則為了沽名釣譽而一味支持猶太教首的清教運動,遂有耶路撒冷反基督教會暴行之再起。使徒行傳十二章記雅各(使徒約翰之兄)殉道,彼得下獄,均是這一時期的事。使徒行傳十二章20至23節記亞基帕一世之死;猶太史家約瑟夫也有相應的記載,且記其卒於主後44年。
  安提阿教會為耶路撒冷教會賑災募捐一事(十一27-29),可作為確定早期教會年代的第二個依據。據路加記載,羅馬皇帝革老丟在位期間(主後41-54)有大饑荒發生(十一28);約瑟夫的《猶太古史》(成書於一世紀末)記載44至48年間巴勒斯坦的大饑荒。據使徒行傳十二章25節,巴拿巴與保羅,是在亞基帕一世死後完成其賑災使命,因此可以推斷那次賑災之行是在主後45年左右。
  據使徒行傳記載,主後45年左右保羅奉派往外邦佈道(十三1-3)。當時的羅馬帝國就成了他佈道活動的歷史和地理背景。是時,羅馬政府對帝國內的各種宗教均採取寬容政策;加之通行於帝國全境的希臘語和四通八達的水陸交通網,遂為保羅遠涉四方的佈道活動鋪平了道路。
  保羅與巴拿巴第一次佈道旅行(主後46-47),是經地中海東北角的島省居比路西入加拉太省,在該省南部各城如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特庇等都建立了教會。加拉太在小亞細亞,連接北面的黑海、西面的愛琴海和南面的地中海。上述諸城都是羅馬帝國重要的殖民前哨,居民成分混雜,猶太居民也為數不少。保羅往往先到這些猶太社團中的猶太會堂傳道,但每每遇到激烈的反對(十三,十四章)。
  耶路撒冷教會議會討論猶太和外邦基督徒之間的差異時(十五章),當在主後48年。保羅隨即便開始了第二次佈道旅行,他先穿過他的本鄉基利家、加拉太(已有福音傳到的地區),再經愛琴海邊的特羅亞而抵馬其頓,最後直下亞該亞(即希臘半島,徒十五40至十八22)。這一次,馬其頓重鎮腓立比、帖撒羅尼迦、庇哩亞也都建立了教會。
  保羅在哥林多的1年(十八11),可以肯定是在主後51至52年,根據如下:希臘中部城市德爾斐的廢墟中,有碑銘記錄迦流於51年任亞該亞總督。使徒行傳十八章12至17節記載了仇視基督教的猶太人向迦流控告保羅的情形。顯而易見,這些猶太人欲在新官上任伊始,便以先入之言來影響他以贏得他的支持。由此可以斷定,保羅在哥林多逗留的時間,適逢迦流履新前後。
  保羅在哥林多結識百基拉與亞居拉(十八1、2),也是一個有意義的歷史細節。當時他們剛離開羅馬,是由於革老丟下令驅逐猶太人,把一切猶太人一律逐出了羅馬城。這事的起因可以從羅馬傳記史家綏屯紐的著作《革老丟傳》中得到解釋。該書記載,是時基督教傳入羅馬的猶太會堂,因此引起衝突騷亂,革老丟可能以此為由下了這道命令。那時在羅馬官方眼中,基督教是猶太教的旁支。
  路加記述保羅返巴勒斯坦並第三次佈道旅行的經歷,其中有一個矚目的歷史問題,就是施洗約翰的門徒的狀況(十三13至十九7)。使徒行傳十八章24至28節記一位有學問的猶太人亞波羅在以弗所會堂熱心宣講耶穌的道,但他顯然尚沒有加入基督教會,因為他只受了施洗約翰的悔改洗禮,並未奉耶穌之名受洗。當保羅抵以弗所,此人已去了哥林多,向保羅於前一年新立的教會講道。保羅在以弗所又遇到施洗約翰的幾位門徒,他們跟亞波羅一樣,只受了約翰的悔改洗禮,而尚未接受基督徒的洗禮。
  使徒行傳和福音書的記載,顯示耶穌開始傳道時,施洗約翰倡行的悔改運動並未結束,約翰顯然仍繼續施洗直至其死(約三22-24),及至死後,他的門徒又繼承其事。亞波羅和其他幾位門徒在以弗所的活動,可以說是施洗約翰的門徒繼續傳道的明證。最終他們都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訓(徒十八25);就他們不知有基督徒的洗禮,也不知有聖靈一事來看(十九2-4),可知早期基督教在信仰和實踐上已存在著很大的分歧。
  保羅第三次佈道旅行始於以弗所的3年佈道(十九1至二十1),繼而一路訪問前次旅行所建立的教會(二十2-12),然後返耶路撒冷,在那裏被捕(二十一),其時約在五十年代中(主後53-57)。保羅被解往該撒利亞巡撫衙門受審(二十三23,二十四23),其時在57年左右。巡撫腓力斯不能定保羅罪,但為了討好猶太人,竟將保羅收監,羈押兩年之久不加聞問,直到波求非斯都走馬上任(主後59-60),保羅的案情才有了轉機。約瑟夫記述腓力斯之去職,是對猶太人和外邦人爭釁之事處理不當所致。
  新巡撫非斯都對保羅一案無所適從,但也想討好猶太人(二十五1-9)。猶太領袖摸透了他的心理,便一味施加壓力,欲逞殺保羅之志。保羅知事已危急,便行使羅馬公民權,上訴於御前法庭,籲請該撒親審其案(二十五10-12),終使此案擺脫了耶路撒冷的影響。
  按定判,非斯都須備好案情報告一份上呈御覽,但苦於對案情不甚了了(二十五25-27),便請希律王亞基帕二世咨議。亞基帕顯然是與其姊正預備拜晤新到任的羅馬巡撫(二十五13)。他是希律王亞基帕一世之子,可算是猶太裔;於主後50至100年間治理巴勒斯坦部分地區。他有任命猶太大祭司的權柄,也熟悉猶太教傳統,故對保羅一案的瞭解較深刻,他的地位也較適切審斷此案。亞基帕與非斯都之親訊保羅(二十六1-29),似已承認保羅無罪(二十六31),但保羅既已提出上訴,巡撫也必須按章辦事,將案子處理(二十六32)。
  從使徒行傳的記載可以看出,保羅在以後兩年期間行動尚有相當的自由(二十八30),這看似不尋常,卻正反映羅馬法的一個事實:羅馬公民,尤其是上訴皇帝的羅馬公民,即使在押也是優待一等的。
  目前尚無充足證據說明使徒行傳竣筆之日(約主後61-62),就是保羅殉道之時。羅馬大火和尼祿以羅馬大火為藉口策劃對基督徒的大迫害,顯然尚在數年之後(主後64)。保羅一案極可能已遭駁回,非斯都和亞基帕對保羅案有利的判詞更可能是駁回的理由。保羅殉道很可能是在後來對基督徒實行全面大迫害的時期。這一結論與四世紀的教會史學家優西比烏的說法完全相符的。他記述保羅繼續四處佈道,後來終於在尼祿的大迫害中殉道。

寫作目的和神學教導
  確定文獻的寫作目的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作者的自述;二是分析文獻內容。釋經學者往往只能自文獻內容得知。然而路加所著的這兩部書,卻可以同時使用這兩種方法探究。路加在福音書的序中向「提阿非羅」(也包括他代表的群體)指出,他定意要將拿撒勒的耶穌所開創的基督教運動準確和按次序的講述出來(路一1-4)。路加於使徒行傳開篇又提到前書(路加福音)記敘拿撒勒人耶穌的事仍在繼續,他正在寫的續篇則意圖記敘基督教如何從巴勒斯坦傳至羅馬之事(徒一1-8)。
  申辯路加為何要向提阿非羅講述這些事呢?路加福音一章4節扼要的指出:「使你知道所學之道都是確實的。」不言而喻,路加著書的目的是在為基督教辯護;對加於基督教的莫須有的罪名和種種歪曲、誤解予以糾正和反駁。路加兩部著作的內容(尤其是使徒行傳)都表明了這個目的。
  當時,社會上對基督教的產生和發展,存在著種種誤解和偏見。其一涉及基督教與猶太教的關係。無論是教會內部還是羅馬當局,有許多人以為基督教信仰只是猶太教的一種特殊表現,以為基督教是猶太教內部的一個流派。路加針對這種錯誤的觀念,在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中提出了一個宇宙性的觀點。
  路加先在福音書中宣佈耶穌為救世主(路二29-32),繼而在使徒行傳中又以司提反在猶太公議會面前的答辯(第七章)、以彼得與哥尼流在約帕的經歷(第十章)及保羅在雅典的演說(第十七章),證明基督教絕不慬是猶太教的一個流派或某種狹隘的彌賽亞運動,而是一個普世性的信仰。當時另有一種誤解,即把基督教的信仰與形形色色的宗教和羅馬帝國內的神祕教派等同起來。使徒行傳記載早期教會如何嚴譴行巫術的西門(第八章),以及保羅和巴拿巴如何嚴拒路司得人欲向他們獻祭之事(第十四章),便可明白一般人所謂「迷信」的指控是絕無根據的。基督教與那些利用神祕和狂熱的儀式以求人神聯合的旁門左道,是毫無共同之處的。路加指出,基督徒崇拜的神是顯現於歷史的真神,祂在巴勒斯坦的生平只是不久以前的事,也是眾人目睹的(參徒二,十,十三等章所記彼得與保羅的講話)。
  因此,路加的主要目的是為基督教申辯,駁斥加之於她的所謂擾亂帝國秩序、危及帝國安定的罪名。這種指控當然也事出有因。首先,基督教的創始者是被羅馬巡撫以騷亂的罪名釘十字架處了死刑;這個尊奉祂的名的運動,到處傳播時,似乎也引起騷動、混亂和暴行。路加的記敘,直接駁斥這些詰難。路加福音明確指出彼拉多對耶穌的判決殊不公正。彼拉多一面承認耶穌無罪,一面卻又把祂送去釘十字架;希律安提帕也同樣找不出可控告祂的任何理由(路二十三13-16;徒十三28)。路加的使徒行傳多處記載,證實羅馬許多官員對基督徒領袖和基督教運動所持的態度大多保持中立,甚至頗為友善。如居比路的總督士求保羅不僅款待保羅和巴拿巴,且贊成他們所講的道(十三7-12);再如腓立比的官長為保羅和西拉遭非法責打和監禁而道歉(十六37-39);亞該亞總督迦流認為保羅未犯羅馬律例而拒絕受理猶太人的控告(十八12-16);以弗所官員制止眾人對保羅及其同工的攻擊,並指斥他們控告無理(十九35-39);羅馬駐軍的千夫長在耶路撒冷逮捕了保羅,目的卻是在保護他免遭亂民的傷害;千夫長致巡撫腓力斯的呈文中,承認從羅馬法規來看,保羅是無罪可控的(二十三26-29);經腓力斯、非斯都和希律亞基帕二世審訊,其判決也是一樣:「這人並沒有犯甚麼該死該綁的罪」(二十六31)。路加記載的高潮,是保羅在帝國的中心羅馬的傳道活動,而且保羅的傳道得御林軍的准許(二十八30、31)。經路加這一有力的辯護,真象已大白於天下:隨基督教初創與發展而出現的種種擾亂,絕非來自運動本身,主要是由於猶太教的敵視和誣告所致。
  聖靈的能力在路加為基督教的正義和清白所作的長篇辯護中,他的神學觀也表露得一清二楚。他前後二書顯示了救贖歷史的全面計劃,從以色列時代(路一,二)而耶穌時代而教會時代,給以色列人的喜訊也推展至萬國萬民。除了強調這一點以外,路加也指出神是藉聖靈親自參與歷史的。路加福音寫耶穌是個聖靈充滿的人,聖靈降臨其身,使祂有大能力作祂的工作(路三22,四1、14、18);使徒行傳寫耶穌的門徒是聖靈充滿的群體(徒一8,二1-8);耶穌以聖靈的能力展開祂的事奉,教會也靠賴聖靈的能力秉承祂的工作。施洗約翰宣告耶穌將以聖靈使祂的門徒得著能力的應許(路三16);耶穌於結束在世事奉時予以確定(路二十四49;徒一5)。這個應許於五旬節的聚會中首次得到的應驗(徒二),繼而也可見於基督教信仰從耶路撒冷傳至羅馬的拓展過程。
  路加的記述顯示,聖靈大能的臨在即體現於新信仰所具備的能力、正直與堅忍不拔上。聖靈使教會有能力忠心地為主作見證(徒一8),又建立真誠的信眾(二44-47,四32-37),這正是古代以色列民朝夕切盼的景象。聖靈在新教會中產生了大智大勇(參徒二至五,彼得的辯護詞),使為主作工者得能力(第六章),使撒瑪利亞的佈道者能夠克服各種偏見(第八章),使阻擋福音傳播的宗教壁壘得以袪除,如哥尼流事件(第十,十一章),差遣信徒往世界各處傳道(第十三章)。
  耶穌復活路加筆下的全部歷史所強調的一個中心事實,便是耶穌復活。
  路加也同保羅一樣,堅信若無耶穌的復活,基督教的信仰也就無從說起(參林前十五12-20)。再者,復活是神對耶穌的生活和事奉的印證,也證實耶穌宣講的一切都是真道。路加下筆伊始,即顯示他很著重這要點,他記述替補猶大的使徒職分的人,必須具備的一個條件,便是與其他使徒一同見證耶穌的復活。全卷使徒行傳,從彼得五旬節的講道和在公會面前辯護起,至保羅對腓力斯和亞基帕演說止,教會一再見證耶穌的復活是神施行的大能,是轉變一切的基礎(二22-24、36,三14、15,五30、31,十39-42)。
  與此相關的一個主題,就是基督復活是眾信徒復活的基礎,因而也是基督徒盼望的依據(四2,十三32、33,十七18、29-32,二十三6,二十四21,二十六23)。
  教會的主還有一個與耶穌復活這一核心思想相關的主題:耶穌的復活與升天開啟了祂對教會的主權,並通過教會而成為世界萬民的主。這是路加的一個極重要的教誨。路加福音指明,神的國度藉耶穌的事奉,介入人類的歷史。耶穌的復活一方面肯定了這個事實,一方面則解除了耶穌塵世生命的限制。「神且用右手將他高舉」(二32、33,五31),聖經的這個比喻顯示了耶穌的統治和權柄。司提反於生命最後一刻見到異象,看到耶穌在天上「站在神的右邊」(七56);彼得在五旬節演說中說,因著耶穌的復活,神已經立祂「為主為基督了」(二34-36)。
  彼得在耶路撒冷對猶太宗教領袖宣言:是耶穌的大能使殘廢人痊愈;耶穌雖被祭司長和官府排斥與迫害,祂卻在神的救贖史上成為最重大的因素(四10、11)。掃羅在往大馬色的路上所見的異象也肯定了這一點。他問:「主啊!你是誰?」主回答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九5)神傳給以色列人的天國福音,藉耶穌基督顯明出來;如彼得所說,耶穌基督已成了「萬有的主」了(十36)。
  赦罪在路加的神學思想中,赦罪也是一大重點。被猶太教定為「罪人」的人,主耶穌基督卻接納他們,路加視此為一重要主題。使徒行傳中赦罪的主題也佔有極顯著的地位。彼得在五旬節講道引起的反響是:「我們當怎樣行?」(二37)答案包括兩方面:悔改及奉耶穌的名受洗;罪得赦免及領受聖靈是悔改受洗後的結果。使徒行傳另有多處提示,赦罪與悔改是相連的(三19、26,五31);另有多處也提到赦罪與信心是密不可分的(十43,十三38、39,十五9)。保羅在亞基帕前辯護時,把悔改、信心與赦罪三者聯繫在一起。故此可說,在路加看來,信心(相信耶穌)與悔改實際上是等義的。信就是轉向基督,信靠祂並委身於祂。信仰使人生有了新的取向。悔改則是轉離舊路,朝向新的方向。早期教會視洗禮只為入會的標誌,而赦罪的體驗是在於成為這互相接納、充滿恩赦的群體之一員。故此,「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二38)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洗禮儀式本身會產生赦罪的奇蹟,而是說一個人因悔改與信心受洗加入這新團體,在其中赦罪成為事實。在路加看來,教會就是有聖靈同在的團體,是神赦免罪人、造就新人的處所。

結構和內容
  掌握使徒行傳全書的最好方法是依循其本身結構研讀。就路加著作的結構而言,可有幾種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內容和情節的探索上也各有其方法,各有其貢獻。
  使徒行傳自然地分為兩部分:一至十二章為一部;十三至二十八章為另一部。粗略地說,第一部分可作「彼得行傳」看;第二部分可作「保羅行傳」看。「彼得行傳」當然以彼得為中心,他創議揀選門徒來代替加略人猶大的使徒職分(第一章);五旬節講道(第二章);在聖殿向猶太會眾宣講瘸子得愈的原因(第三章);在猶太公議會為基督教信仰辯護(第四章);領導使徒行醫佈道,並為使徒代言(第五章);在撒瑪利亞領導教會與行邪術的西門抗爭(第八章);藉哥尼流將福音運動推向外邦(第十,十一章);被希律王迫害下獄,卻又靠神的幫助得從監禁中脫身(第十二章)。
  這一部分主要記敘彼得的事,但也間有旁涉,如記司提反在公議會辯護和殉道的經過(第六、七章);記腓利在撒瑪利亞佈道並為埃提阿伯太監施洗的故事(第八章);記掃羅迫害教會又改變歸主的事(第九章)。
  使徒行傳第二部分的主題,是福音如何藉保羅的佈道傳向外邦的故事(第十三至二十八章)。所記主要是三次宣教旅程,每次都使福音的種子在一片新拓的土地上開花結實,從而使早期教會宣教的工作得以迅速擴大。保羅的生平與佈道以在耶路撒冷被捕(二十一,二十二章)、在該撒利亞繫獄(二十三至二十六章)、被航解羅馬(二十七,二十八章)三事為高潮。
  這一部分的記敘是很集中的,蓋以保羅為主而極少旁涉之筆。
  保羅的同工巴拿巴於第一次宣教旅程時,與保羅進入小亞細亞佈道,只居次位(十三,十四章);記保羅希臘之行時,西拉取代了巴拿巴的位置(十六至十八章)。只有一個並非以保羅為中心的插曲,即記述耶路撒冷大公會議眾教會領袖爭論猶太與非猶太基督徒相互的關係及遵守律法的問題(第十五章)。不過,此事的緣起實際也是保羅在外邦傳道工作引起的問題。
  此外,尚有一段記保羅在第三次宣教旅程到達以弗所之前,亞波羅在那裏講道的事(十三24-28);不過,這僅是一段加插的小節。路加的著作最明顯的主題,是強調基督教傳播之功主要應歸於早期教會這兩位巨擘。
  另有所謂主題分析法,也是理解使徒行傳結構和內容的方法之一。該法的依據是耶穌的應許:「……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一8)使徒行傳被視為「大使命」的成就史,其進展可分為以下3個階段:(1)向猶太會眾作見證,以耶路撒冷為重點,也兼及猶太鄰近地區,並北至加利利(一至七章);(2)藉腓利、彼得、約翰向撒瑪利亞作見證(八1至九31);(3)向外邦作見證,先是藉彼得在重重阻困下開始(九22至十二25),後由保羅促成大業(十三至二十八章)。
  然而,不論用何種方法來分析使徒行傳,其一致的結論都是:這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光輝巨著,一連串的事件高潮起伏,冒險及令人驚訝之事層出不窮,也不乏發人深省的記述。例如:保羅最後被捆鎖,解往羅馬,這似乎在作者意料之外。然而即使在這事上,也可說特別是在這件事上,路加看到了有神大能的手在工作。保羅在羅馬帝國的京城,「放膽傳講神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徒二十八31)。路加即以這千鈞之力的證言,結束了他的記述。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012912
Library
Library
241.66 1123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