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Windows 7 SP1 一觸即通
其他書名
Windows 7 SP1 一觸即通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312.53 1249
出版碁, 2011
主題Windows (電腦程式).
題目作業系統.電腦.
ISBN978-986-276-275-2

註釋

Microsoft Windows,中文有譯作微軟視窗或微軟窗口,是微軟公司推出的一系列作業系統。它問世於1985年,起初僅是MS-DOS之下的桌面環境,而後其後續版本逐漸發展成為個人電腦和伺服器使用者設計的作業系統,並最終獲得了世界個人電腦作業系統軟件的壟斷地位。視窗作業系統可以在幾種不同類別的平台上執行,如個人電腦、伺服器和嵌入式系統等等,其中在個人電腦的領域應用內最為普遍。在2004年,國際數據資訊公司中一次有關未來發展趨勢的會議上,副董事長Avneesh Saxena宣布Windows擁有終端作業系統大約90%的市場份額。
當前,最新的個人電腦版本Windows是Windows 8.1;最新的伺服器版本Windows是Windows Server 2012 R2。
Windows大家庭
「Windows」這個詞用於一系列不同的產品,它們可以劃分為以下的四個類別。
16位元圖形化使用者介面
早期版本的Windows通常被看作僅僅是執行於MS-DOS系統中的一個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不是作業系統。主要因為它們在MS-DOS上執行並且被用作檔案系統服務。不過,即使最早的16位元版本的Windows也已經具有了許多典型的作業系統的功能,包括擁有自己的執行檔格式以及為應用程式提供自己的裝置驅動程式(計時器、圖形、印表機、滑鼠、鍵盤以及音效卡)。與MS-DOS不同,Windows透過協作式多工允許使用者在同一時刻執行多個圖形應用程式。最後,Windows還實作了一個設計精良的、基於段的軟件虛擬記憶體方案,使其能夠執行大於物理記憶體的應用程式。程式碼段和資源在記憶體不足的時候進行交換,並且當一個應用程式釋放處理器控制時,特別是等待使用者輸入的時候,數據段會被移入記憶體。16位元版本的Windows包括Windows 1.0(1985),Windows 2.0(1987)及其近親Windows/286及最後版本Windows 3.X。
16位元和32位元混合作業系統
這個系列的16位元的Windows的升級版本,仍然需要依賴16位元的DOS基層程式才能執行,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32位元作業系統,由於使用DOS程式碼,架構也與16位元DOS一樣,核心屬於單核心,但也引入了部份32位元作業系統的特性,具有一定的32位元的處理能力。它可視為微軟將MS-DOS作業系統和早期Windows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整合出售,或本身也晉陞為作業系統,因此使用者就不用再單獨購買MS-DOS以執行「Windows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了。這個系列包括Windows 95(第一版發行於1995年,後來的改進版本發行於1996年和1997年),以及三個版本的Windows 98(1998年、1999年和2000年)。這三個版本最終發展成為Windows ME。雖然它是Windows 98的家族之一,但從來沒有在廣告出現過。Windows ME也被認為是對Windows 2000的低端仿製版本,以適應想享受當時新出現的Windows 2000但苦於硬件效能不足的使用者。
32位元作業系統
這個系列是Windows NT架構作業系統,是真正的純32位元作業系統。Windows NT架構作業系統是完整獨立的操作系統,不同於依然需要DOS基層程式的混合16/32位元的Windows 9x。這個作業系統是為更高效能需求的商業市場而編寫的32位元作業系統。這個系列都是Windows NT架構,核心採用混合式核心即改良式微核心。它們包括Windows NT 3.1(1992年)、NT 3.5、NT 3.51、NT 4.0、Windows 2000、Windows XP、32位元Windows Vista和32位元Windows 7、Windows 8、Windows 8.1(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Windows 8、Windows 8.1同時有32位元的x86版本與64位元的x64版本)。Windows Server 2003也有x86版本,包括Windows Server 2003 R2 Datacenter Edition(32-Bit x86),Windows Server 2003 R2 Enterprise Edition(32-Bit x86),Windows Server 2003 R2 Standard Edition(32-bit x86)等
64位元作業系統
64位元Windows NT架構作業系統,分為支援於IA-64架構和x64架構的兩種不同版本。
在歷史上微軟曾對兩種不同的64位元架構提供支援,其一是Intel公司和HP聯合開發具有革新化的Itanium家族架構,或稱之為IA-64;和AMD公司開發的演進化的x86-64架構。由於兩種架構的核心設計思想不同,因此兩種架構的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不具有互通性,但都對傳統的IA-32架構的軟件一定程度上提供支援。微軟在發佈Windows Server 2012 R2前放棄了對Itanium架構的支援。因此現在微軟的64位元產品指的單單是x86-64架構,而在微軟的詞彙中稱為x64。
支援Itanium家族架構的微軟Windows產品有
Windows 2000 Advanced/Datacenter Server Limited Edition
Windows XP 64Bit Edition
Windows XP 64Bit Edition Version 2013
Windows Server 2003/2003 R2 Enterprise/Datacenter
Windows Server 2008/2008 R2 for Itanium Based System

支援x64架構的Windows產品有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x64 Edition
Windows Server 2003/2003R2全線產品(Web版除外)
Windows Vista/7/8/8.1
Windows Server 2008/2008R2/2012/2012R全線產品
以及未來版本的Windows

歷史
Windows起源可以追溯到多年前全錄公司所進行的研發工作。1970年,美國全錄公司成立了著名的研究機構帕羅奧多研究中心,主要從事區域網路絡、鐳射印表機、圖形化使用者介面和物件導向技術的研究。全錄於1981年宣布推出世界上第一個商用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系統「Star 8010」工作站。但由於種種原因,此技術上並未得到大眾的重視,也沒有協助商業化的應用。
這時蘋果電腦的創始人之一的史蒂夫·喬布斯在參觀全錄公司的帕羅奧多研究中心後認識到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的重要性以及廣闊的市場前景,便開始?手進行自己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系統研發工作。之後在1983年研發出第一個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系統Lisa。不久,蘋果電腦又推出第二個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系統Macintosh(即現時稱的「麥金塔電腦」、「蘋果電腦」、「Mac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商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系統。蘋果電腦在開發Macintosh時基於市場戰略上的考慮,故意只開發了能在蘋果電腦自己的電腦上作運作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系統,但當時因為Intel x86 微處理器晶片的IBM相容電腦已漸露頭角,因此就給了微軟公司所開發的Windows生存空間和市場。
微軟公司亦已經意識到建立業界標準的重要性,所以在1983年春季就宣布開始研究開發Windows,希望它能夠成為基於Intel x86微處理晶片電腦上的標準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作業系統。它在1985年和1987年分別推出Windows 1.0版和Windows 2.0版。但是當時硬件和DOS作業系統的限制,這兩個版本並沒有取得很大的成功。此後,Microsoft對Windows的RAM管理、圖形化使用者介面做了重大改進,使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更加美觀並支援虛擬記憶體功能,此一突破性的由來是亞歷桑那大學物理教授Murray Sargent 1989年去微軟做暑期研究,發現當時視窗作業系統不能處理大量記憶和同時處理多項程式,這問題可由他發明的一種程式來解決,他幫微軟解決這重大問題後仍回學校教書,後來才加入微軟成為微軟員工。微軟於1990年5月份推出Windows 3.0並一炮而紅。這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作業系統一面世便在商業上取得驚人的成功;不到推出後的六個星期,微軟已經賣出50萬份Windows 3.0,打破了任何軟件產品的六周內銷售記錄,從而開始了微軟在作業系統上的壟斷地位。但在1994年時被蘋果公司控告侵權,展開了著名的「Look and Feel」訴訟官司。蓋茨還譏諷喬布斯說:「我們有一個富鄰居--全錄,他家有一台電視。當我們想偷的時候,發現喬布斯早就偷走了,可他卻說我們是小偷。」喬布斯也反唇相譏:「畢加索不是說過嗎,『好的藝術家只是照抄,偉大的藝術家則是竊取的靈感』。而我們在竊取偉大的靈感的方面上一直都是厚顏無恥的。」
自Windows 95和Windows NT 4.0以來,這個系統最明顯的特徵是「桌面」。微軟設計的桌面大大增進了人機交流的介面,使得更多簡單的工作只需要少許的電腦知識就可以勝任了。但是Windows介面也使得使用者和電腦的內部運作產生隔膜,令使用者控制或設定電腦內部的選項感到更大的困難(這也是由於現代作業系統功能和複雜性不斷增長、以及有大量低水平的電腦人員的增長所帶來的困難)。
Windows獲得了巨大的市場成功。估計現在有90%的個人電腦使用這個系統。但從另一方面看,使用者是很難選擇其它的作業系統,因為許多電腦已經預裝Windows系統,而他們必須移除Windows之後才可以安裝其他系統,況且市面上的很多流行軟件及硬件廠商的驅動程式都是為Windows而編寫的,如果使用者安裝其他作業系統便必須面臨辛苦的適應新作業系統,並為新系統尋找驅動及第三方軟件的尷尬,為此將拋棄他們可能獲得的技術支援和常年累積的使用習慣。畢竟一款沒有多數驅動軟件和應用軟件支援的作業系統很難普及。因此,它的市場佔有率或保持市場主導位置的活動都是極富爭議性的。不過目前一部份Linux系統選擇試圖相容Windows的軟件並因此開發了相應的技術,更甚至有組織試圖用C語言編寫一個與Windows XP完全相容的非Windows系統,但是這些技術對於普通使用者還是有太高的難度。
對中文的支援
早期IBM PC個人電腦並不支援中文處理,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由於個人電腦逐漸普及,台灣開始有公司為使用DOS作業系統的個人電腦,編寫能處理中文的外掛式中文系統,著名建基於DOS的中文系統計有國喬中文系統、倚天中文系統、震漢中文系統等等。由於實際上是用擷取繪寫螢幕指令的方式,截取畫面上的文字,將兩個ASCII編碼改為以圖形顯示的大五碼中文字,導致中文文書處理相當複雜(例如換行、左右對齊)。再加上承繼自DOS的固定行列顯示、早期只能顯示16x15圖素的點陣字體,早期的中文系統只能算是勉強能於個人電腦上處理中文訊息。
微軟早期的Windows 1.0和Windows 2.0沒有中文版本,台灣資策會曾研發出配合Windows 2.11之外掛式中文套件,但能配合使用之軟件不多。1990年5月英文版Windows 3.0推出之後,資策會亦曾配合此版與當時甫回台灣之朱邦復先生合作研發3.0版之中文套件,微軟原擬收購此技術,但因價錢無法談攏而作罷。其後微軟收回對資策會之授權,採用日本漢字技術,於1991年8月推出繁體中文版Windows 3.0,開始吸引華文地區的用家轉用。然而,迄1992年12月,微軟Windows 3.1正式的繁體中文版尚未出版之前,宏碁資訊仍以「中文視窗工作室」為名,推出可搭配英文版Windows 3.0及3.1之資策會版中文套件。隨?微軟於1993年推出繁體中文版的Windows 3.1,由於支援向量字型TrueType技術,加上Microsoft Office 5.0中文版等軟件的推出,用家首次能輕易的以「所見即所得」方式處理中文。微軟不久便推出簡體中文版的Windows 3.2,奠定微軟於華文地區的主導地位。隨?繁體中文版(1995年11月)和簡體中文版的Windows 95推出,雖然同期倚天中文系統已支援SVGA模式以24x24圖素點陣字型顯示、使用平滑字型、圖龍字型打印、震漢中文系統已支援使用TrueType字型打印等改進,但各種基於DOS的中文系統,連同少數基於英文版Windows的中文套件,於Windows 95的普及下,很快便告式微。
早期的中文版Windows只對應該地區的中文編碼,如繁體版Windows只支援大五碼中文,簡體版Windows只支援GB2312中文。隨?以統一碼為基礎的NT核心流行,由Windows 2000開始,基本上已可在繁體中文版的Windows上處理簡體字(相反亦然)。當然,以大五碼或國標碼編寫的程式,於預設為另一方編碼(控制台內區域及語言選項內設定)的Windows上運行仍會出現亂碼,此一現象只能期待統一碼完成取代各種區域性編碼後才可解決。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012908
Library
Library
312.53 1249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