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科學新聞不能這樣看蘇老師教你聰明解讀
其他書名
科學新聞不能這樣看蘇老師教你聰明解讀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340 4439
出版天下遠見, 台北市, 台灣, 2009
主題化學.
題目食物.
ISBN978-986-216-355-9

註釋

看到新聞媒體上聳動的標題,讀到各式各樣的科學報導,是造成你無謂的恐懼,或是常有過度期待?

  以幫助大家認識科學為樂的蘇老師,要教我們如何從氾濫的資訊裡,去蕪存菁,不受困惑,找出最有用的新知。

  科學新聞這麼多,你讀懂了嗎?

  報上說,抗氧化劑有助健康,所以我們卯起來吃準沒錯?

  大科學家鮑林說,維他命C預防感冒,聽他的就對了?

  網路上流傳,微波爐煮出來的食物,有輻射又沒營養,這東西千萬別用才好?

  大家都說有機的最好,花大錢買有機食品,一定可以買到健康囉?

  基因改造食品聽起來實在危險,我要怎麼避開才好?

  科學家操弄不過大自然,所以一切都是天然的最好?

  不再害怕紛亂的科學資訊,蘇老師一一教你聰明解讀

作者簡介

蘇瓦茲Dr. Joe Schwarcz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化學教授,也是廣播人,聽眾call-in進來問的日常生活疑難雜症,蘇老師都能用簡單的科學概念解析清楚;他也固定在報紙上發表關於「化學與生活」的故事,是北美最受歡迎的科學名嘴。

  蘇老師最會用幽默又明瞭的方式,對一般大眾解釋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何用化學方法解決,精彩有趣的程度讓許多諾貝爾獎得主也欽佩不已。

  蘇老師的另外四本科普作品《蘇老師掰化學》(Radar, Hula Hoops and Playful Pigs)、《蘇老師化學黑白講》(The Genie in the Bottle)、《蘇老師化學五四三》(That’s the Way the Cookie Crumbles)、《蘇老師化學聊是非》(The Fly in the Ointment)、《蘇老師生活化學快問妙答》(Dr. Joe & What You Didn’t Know)中文版已由天下文化出版。

譯者簡介

葉偉文

  1950年出生於台北市。國立清華大學核子工程系畢業,原子科學研究所碩士(保健物理組)。曾任台灣電力公司核能發電處放射實驗室主任、國家標準起草委員(核子工程類)及中華民國實驗室認證體系的評鑑技術委員(游離輻射領域)。現任台灣電力公司緊急計畫執行委員會執行祕書。

  譯作有《愛麗絲漫遊量子奇境》、《矽晶之火》、《小氣財神的物理夢遊記》、《幹嘛學數學?》、《物理馬戲團1、2、3》、《數學小魔女》、《統計,改變了世界》、《數學是啥玩意?I ~ III》、《葛老爹的推理遊戲 1、2》、《典雅的幾何》、《太陽系的華爾滋》、《一生受用的公式》、《看漫畫,學物理》、《詭論、鋪瓷磚、波羅米歐環》、《迷宮、黃金比、索馬立方體》、《統計你贏的機率》、《蘇老師化學黑白講》、《搞定幾何!—問數學博士就對了》、《別讓統計圖表唬弄你》、《搞笑學物理》、《費曼手札》、《刻卜勒的猜想》、《神奇數學117》、《蘇老師化學五四三》、《牛頓物理駕訓班》、《蘇老師化學聊是非》、《薛丁格的兔子》、《觀念化學I》、《靈魂有多重?》、《蚊子幹嘛老叮我?》、《隱藏的邏輯》、《物理早自習》、《數學嗆聲班(基礎班)》、《數學嗆聲班(進階班)》、《蘇老師生活化學快問妙答》、《物理A+班(物質與能量)》、《物理A+班(原子與量子)》、《打呵欠為什麼會傳染?》、《科學新聞不能這樣看》、《相對世界的美麗》等四十多種書(皆為天下文化出版)。並曾翻譯大量專業作品,散見於《台電核能月刊》。


不要輕信新聞

  對大眾解釋科學,是一件永不無聊的工作。每天你都會碰到一些和日常生活有關的新鮮科學研究。我積極深入了解這些科學論文,但卻愈來愈難以避免沉沒於數據的大海裡。資訊氾濫是很傷腦筋的問題。對我而言,真正的困難卻是要從一大堆科學發現中,去蕪存菁,找出真正有意義的東西。

  通常新聞記者對有新聞價值的議題敏感度很高,我當然可以追隨他們的判斷,去報導那些吸引人的頭條故事。但我擔心的是,新聞通常都過度簡化這些公開發表的研究結果。因此多半會讓大眾產生不必要的恐懼,或有過度期待。就如同馬克吐溫說過的妙語:「科學有一個很迷人的現象。對真相做一點點投資,可以得到一大缸猜測。」

  舉例來說,在《農業與食品化學期刊》上有一篇〈蘋果的抗氧化效應來自哪一種多酚類?〉的文章。由於蘋果深受大家喜愛,抗氧化物在公眾心目中又有很正面的形象,因此很多媒體都報導這份研究結果,並下了「五爪蘋果是最佳疾病戰士」之類的標題。結果市場上的五爪蘋果立刻大賣。

  當然,我對五爪蘋果並沒有什麼意見,我也很喜歡它。但這份研究報告並沒有說,五爪蘋果比別的蘋果更能對抗疾病。要得到這樣的結論,必須有兩群人,一群長期吃五爪蘋果,另一群長期吃別種蘋果;經過多年的追(足宗)研究後,才可能完成。

  這份研究結果呈現的,只是五爪蘋果所含的抗氧化物,是研究使用的各種蘋果中含量最多的而已。至於很多有名的蘋果,像紅龍蘋果的抗氧化物含量本來就很高,但並不在這次研究範圍中。我想,我們可以這樣說,水果對我們都有益,而水果的好處至少有一部分是來自它的抗氧化物。但是對於這份蘋果研究,如果我們引伸成,用五爪蘋果來替代其他的水果,才對整體健康有幫助,那就不切實際了。對我們攝取的總抗氧化劑數量而言,這一點點抗氧化物含量的差異,不可能有什麼實質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多吃蘋果,什麼種類都行,同時吃很多別的水果與蔬菜,都對健康有益。不要假設五爪蘋果有什麼神奇的魔力。沒有任何食物有這種本事。

該仔細交代來龍去脈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的安德生癌症中心做了一項研究,說薑黃粉末或許能阻止乳癌細胞的擴散。試問乳癌的病人看到這則消息會怎麼想?

  所謂薑黃粉末就是印度咖哩中常用的那種調味料。首先,我們來看看研究人員實際做了些什麼。根據早期的一項研究,那些飲食裡富含薑黃粉末的地區,人民的致癌率比較低。而且以前也研究過,薑黃粉末的主成分是薑黃素,它在實驗室裡有抗腫瘤的效果。因此,科學家決定研究薑黃素在生物上的抗癌效果。

  科學家把人類的乳癌細胞打到小鼠身上,然後模仿人類的乳房切除術,以手術的方式切除這些腫瘤。有些小鼠在手術後不再做任何處理,有些用薑黃素來治療,有些則用上市的治癌藥品太平洋紫杉醇(汰癌勝),最後一組則同時使用薑黃素與太平洋紫杉醇。

  薑黃素顯然具有某種效果。那些未做任何治療的小鼠,95%發展出肺癌,而用薑黃素治療的,只有50%得到肺癌。若再加上太平洋紫杉醇,效果更好,得肺癌的小鼠只有22%。

  但這個結果在人體上代表什麼意義?我們要再度強調,它並不代表多吃咖哩能防止乳癌擴散。沒有人知道薑黃在我們的消化道裡,能不能有效吸收,或者它對人是不是也有相同的效果。或我們要吃多少咖哩才夠?這些都沒有人知道。我們只能說,根據這樣的研究,或許可以準備進行相關的人體實驗了。把薑黃粉末當成抗癌的材料還未成熟,這會給我們假的期待。

小心提防資訊氾濫

  現在,把科學研究的成果轉化成有意義的資訊,比以往更為重要。現代是資訊氾濫的時代,有關健康與安全的建議多如牛毛,科學研究的成果堆積如山,卻經常互相矛盾。很多人飽受挫折,不得不舉雙手投降。

  有一項研究指出,紫錐花可能對一般感冒有幫助,另一項研究卻說它根本沒有用。維他命E到底是能對付各種病症的萬靈丹,還是根本沒什麼用,甚至可能有害健康,要看你讀到的是哪一份研究報告。根據某項報告,咖啡會使你血壓升高,但另一項報告卻說它是北美洲居民飲食當中,最主要的抗氧化劑來源。
最後,消費者可能會關上耳朵,完全不理會任何建議。

  因此,我們必須強調,科學會對所有的研究一直做持續性的評估,直到達成一致的結論為止。根據任何單一研究的結果來改變生活方式,都是很不智的。

  希臘雅尼納(Ioannina)大學醫學院的流行病學家,約阿奈德斯(John Joannidis)博士曾在《美國醫學會期刊》上發表過一篇論文,表示若是以隨機方式任選一篇科學論文,其結果的可靠度低於50%。他的分析指出,由於實驗及統計方法、樣本數太少及研究者的立場與選擇性報告等問題的影響,大部分的發現都不可信。我想,這或許也包括他的發現。

  著名的科幻小說家艾西莫夫(Isaac Asimov, 1920-1992)說得好,現在科學蒐集知識的速度,快過社會累積智慧的速度。且看我們怎麼運用智慧來解釋蒐集到的知識。各位猜得到嗎?吃些亞麻仁可能對這件事有幫助。最少有一項研究顯示吃亞麻仁可以增加智力,當然啦,這項研究也可能是錯的。

丙烯啥?

科學家舉行記者會時,媒體通常期待聽到重大的消息。例如:他們複製出一頭羊啦;他們在試管裡發現核融合的方法啦;他們已經確定出人類基因圖譜的序列啦;或者他們發現襪子在洗衣機裡愈洗愈少的真正原因等等。

■ 記者聽不清,讀者陷恐慌
但是當瑞典的國家食品管理局在2002年4月召開記者招待會時,記者聽到的卻完全不是這回事。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研究人員告訴大家,在洋芋片、炸薯條和很多平常的食物裡,發現到丙烯醯胺。由於這玩意兒不常聽到,記者在會後紛紛交頭接耳,「丙烯啥?它是什麼『碗糕』?」。這名字太拗口了,於是記者很快就讓它變成一個很通俗,但帶有強烈負面印象的名詞。

記者為讀者解釋說,丙烯醯胺是已知的動物致癌物,而它居然出現在一般的食物裡,這可能是每年幾千例癌病產生的原因。現在,它變成許多媒體的焦點。其實丙烯醯胺本來就少量的存在我們的生活環境裡,例如飲水就有它的蹤跡,世界衛生組織(WHO)就曾訂定丙烯醯胺在飲水裡的含量標準。但是現在它在洋芋片、炸薯條和一些烘培食物裡的含量,居然是水中標準的數百倍,這怎麼得了?

到底飲用水中為什麼會有這種東西呢?因為在水處理的過程裡,常用「聚丙烯醯胺」來捕捉並凝聚水中懸浮的雜質。聚丙烯醯胺是無害的,但它會含有微量的原始材料,也就是丙烯醯胺。當然,用大量的丙烯醯胺餵大鼠,會讓這可憐的小動物產生很多不同型式的腫瘤,不過衛生專家也都同意,由於丙烯醯胺在水中的最大許可濃度是十億分之零點五,也就是0.5ppb(ppb,十億分之一),因此每天由飲水裡吃進一、兩微克,是根本產生不了什麼效應的。換句話說,利用聚丙烯醯胺移除水中汙染物質的益處,遠超過它可能引起的風險。

但是這些瑞典科學家所談的,並不是水中0.5ppb的濃度。他們發現在炸薯條裡,丙烯醯胺的濃度是400ppb,而洋芋片裡的含量更是高達1,200ppb。科學家認為這種濃度已經可能使人產生腫瘤了。丙烯醯胺的故事立刻成為媒體頭條,在超級市場的走道及食品製造廠的會議室裡,引起恐慌。它會只是曇花一現,很快就遭遺忘的虛驚故事呢?還是足以讓大家改變飲食習慣的重要事件?
要進一步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回頭看看,食物裡有丙烯醯胺的事件,到底是怎麼暴露出來的。

這一切開始於1997年,當時瑞典有一些母牛發生癱瘓。比加(Bjare)半島地區的農夫發現他們養的母牛,站立時搖搖晃晃的;不久之後,漁民也發現養殖池裡的魚開始大量死亡。政府當局開始警覺,可能發生某種環境汙染問題了。

果然不出所料。當地附近建造了一條隧道,隧道壁發生嚴重的漏水問題,為了解決漏水的困擾,工程單位在隙縫裡灌了1,400噸的防水劑,而這些防水劑是用聚丙烯醯胺做成的。科學家早就知道,高濃度的丙烯醯胺會影響神經系統。母牛癱瘓和魚群死亡都是丙烯醯胺滲入地下水層所引起的。進一步的調查顯示,受影響的不只有母牛和魚群而已,隧道工人也受到了波及,有人覺得四肢末端知覺麻痺。正如大家所料,當地人嚇壞了,家畜全撲殺,乳品都銷毀。為了擔心丙烯醯胺的汙染,甚至連蔬菜也統統銷毀。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012339
Library
Library
340 4439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