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我的第一本女性醫學百科 / 星野寬美 監修
其他書名
我的第一本女性醫學百科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417.1 6010
出版萬里書店, 香港, 2009
主題婦科.
題目婦女健康.婦女生理.
ISBN978-962-14-4163-8

註釋

醫學是以診斷、治療和預防生理和心理疾病的應用科學和提高人體自身素質為目的。狹義的醫學只是疾病的治療,但也有說法稱預防醫學為第一醫學,臨床醫學為第二醫學,康復醫學為第三醫學。醫學的科學面是應用基礎醫學的理論與發現,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學、解剖、病理學、藥理學、統計學、流行病學等,來治療疾病與促進健康。然而,醫學也具有人文與藝術的一面,它關注的不僅是人體的器官和疾病,而是人的健康和生命。「生理、心理、社會模式」是廣為接受的理論,而其他如「生理心理靈性社會的照顧」、「全人、全隊、全程、全家的醫療」也都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理論。隨?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的人文性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醫學倫理目前最廣為人知的是四初確原則方法論:「自主、行善、不傷害、正義」。
現代醫學是現代應用科學的一部分,起源於17世紀的歐洲,其理論根源來自中東地區、波斯及阿拉伯世界,它不從屬於某一個民族或國家。
現代醫學的研究領域大方向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檢驗醫學、預防醫學、保健醫學、康復醫學等等。
醫學史

醫生正在治療病人,法國巴黎羅浮宮。
在大多數文化中,最早的醫學是使用一些經驗證明有效的物質進行治療,如一些植物(草藥)、動物藥及礦物藥。在包括西方世界在內的所有社會中,都會夾雜?宗教、儀式及巫術。而土著人們也有?大量的與宗教信仰、傳統經驗及自然資源有關的醫術。已知的宗教醫學有:泛靈論、招魂術、薩滿教及占卜等。
後世人在這部醫藥著作的基礎上不斷增補刪改,逐漸形成了後來的《黃帝內經》和《黃帝外經》,並由祝由科里將純粹的醫藥分離了出來,形成了後來的中醫學。而其中的《黃帝內經》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這一防病養生保健康的預防醫學觀點。
在哈拉帕時期(公元前3300年)的印度河流域有了醫學和牙醫學的一些知識。
在古埃及,人們使用莎草紙記錄了許多醫學文獻,如卡亨(Kahun)紙草文(公元前2000~1800年)、史密斯紙草文(公元前1700年)及埃伯斯(Ebers)紙草文(公元前1500年)。其中史密斯紙草文記錄了腦所引起的痙攣和腦膜,是世界上第一次關於腦的記錄[3]。而古巴比倫文明的醫學記載則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
自威廉·哈維發現血液循環理論,被標誌為現代醫學的開端。在今天,又有許多新的科技手段被不斷加入到醫學中併產生了生物醫學工程、醫學成像、納米醫學等分支。

醫學的分支
醫學的分支包括:
" 醫學基礎科學
" 醫學專科
" 跨學科領域
基礎科學
" 解剖學是對於生物體巨觀結構的研究,於其相反的是細胞生物學及組織學,是研究生物體微觀的結構。
" 生物化學研究生物體內的化學,特別是生物體內化學物質的結構及功能。
" 生物力學用力學的角度研究生物體的結構及功能。
" 生物統計學是將統計學應用在生物領域中。在計劃、評估及解讀醫學研究中時,需要有生物統計學的知識。生物統計學也是流行病學及實證醫學的基礎。
" 生物物理是用物理及物理化學來研究生物系統。
" 細胞生物學研究生物的細胞。
路易·巴斯德及他的實驗室
" 胚胎學研究器官的發育及形成。
" 內分泌學研究荷爾蒙及其對身體的影響。
" 流行病學研究疾病過程的人口統計數據,其中包括流行病的研究,以及其他疾病的研究。
" 遺傳學研究基因及其在遺傳中的角色。
" 組織學利用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及免疫組織化學研究組織。
" 免疫學研究免疫系統,包括先天及後天的免疫系統。
" 醫學物理是將物理定律應用在醫學上。
" 微生物學是對微生物的研究,包括原生動物、細菌、真菌及病毒。
" 分子生物學是有關基因的複製、轉錄及翻譯的分子相關研究。
" 神經科學是和神經系統有關的科學。主要是有關大腦及脊髓的生物學和生理學。一些相關臨床專科包括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和精神病學。
" 營養學是研究飲食對健康及疾病的影響,並決定最適的飲食。醫院的營養治療是由營養師進行.針對糖尿病、心臟病、體重及飲食異常、過敏、營養不良及腫瘤患者均有規定的飲食。
" 病理學研究疾病的成因、過程、進展及診療方式。
" 藥理學研究藥物及其反應。
" 光生物學(英語:Photobiology)研究非游離輻射和生物體之間的作用。
" 生理學研究身體正常的機能及其調節的機制。
" 放射生物學研究游離輻射和生物體之間的作用。
" 毒理學研究藥物及毒物的危險性。
醫學教育
美國及加拿大
美國及加拿大大部分醫學院的醫學課程只開放給本科畢業生報讀(即醫學只能作為第二個學位)。有意報讀的學生必須先修讀一門本科學士課程,領域不限,但科學類別較為推薦(因為這樣學生可以證明自己在修讀醫學前,已經擁有一定的科學知識)。而在修讀第一個本科課程期間,學生還需完成一系列醫學的先修班,美國稱之為「健康科學預備班」(Pre-health Science Courses)並完成及通過課程考試,方有資格申請醫學院的課程。申請過程亦比較繁複,自薦信及推薦信均為必備的條件。在完成課程並通過當地的醫學執業考試後,就能正式成為醫生,並可以繼續晉陞選擇專科及修讀碩士及博士課程。
英國及某些英聯邦地區
這些地區,醫學是開放給高中畢業生報讀的。學生在高中畢業後參加當地高考,符合一切條件後就能申請醫學院課程。這些地區的醫學本科課程一般為時五年到六年,之後需全職在醫院實習一年,並能繼續晉陞選擇專科及修讀碩士及博士課程。
中國古代醫學教育
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太醫令秦承祖創建了相關醫學教育機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醫學院。公元6世紀,隋朝完善了這一醫學教育機構,並命名為「太醫署」,署內分醫、藥兩部,太醫令是最高官職,丞為之助理,下有主藥、醫師、藥園師、醫博士、助教、按摩博士、祝禁博士,在校師生最多時達580多人。
大同元年(947),遼軍入汴,「壬寅,晉諸司僚吏、嬪御、宦寺、方技、百工、圖籍、曆象、石經、銅人、明堂刻漏、太常樂譜、諸宮縣、鹵簿、法物及鎧仗,悉送上京」。「初,契丹醫人鮮知切脈審藥,上命庶成譯方脈書行之,自是人皆通習,雖諸部族亦知醫事。」為了學習漢族醫學,遼興宗使人翻譯《方脈》一書並帶來了遼代的醫學發展。而遼朝史書上並沒有關於設立官方醫學教育機構的明確記載。
1894年,李鴻章奏請於天津總醫院附設西醫學堂(又名北洋醫學堂),這也是中國最早的西醫學校。早期中國的醫學院校學制主要是複製日本模式,並從日本聘請教師,修業年限為4年,相當大學本科水平。清末,大量中國留學生前往日本學習。1902年,在日本的272名留學生中,有3名在學習醫學。1903年京師大學堂「選派學生出洋,分習專門,以備教習之選」,派往日本31人中有1人學習醫學。1904年留日醫學生在校人數達到23人。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012432
Library
Library
417.1 6010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