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季羡林談讀書治學
其他書名
季羡林談讀書治學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19 2040
出版三聯書店, 香港, 2006
主題讀書法.
ISBN978-962-04-2619-3

註釋

學術大家季羨林說:“如果讀書也算是一個嗜好的話,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他讀了一輩子書,研究了一輩子學問,在許多學術領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是怎樣讀書的?又是怎樣治學的?他的讀書和治學經驗是什麼?他眼中學術界前輩們的治學經驗是什麼?

本書彙集了季羨林先生專門談讀書治學和介紹學術界前輩治學經驗的文章,這些文章對廣大學生和學者,都會有所啟迪。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齊奘,生於山東省臨清市,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北京大學教授、輔仁大學教授。季羨林通曉梵語、巴利語、吐火羅語等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幾位從事吐火羅語研究的學者之一。
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研習莎士比亞、歌德、塞萬提斯等西洋文學名家。翌年赴德國格丁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結識留學生章用、田德望等,遭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在北京大學東方語言系任教授。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文化大革命初期,曾參加一造反派組織,繼而遭受迫害。1973年開始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1977年完成全譯本。
履歷
" 1923年,考入濟南正誼中學[4]。
" 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系,師從吳宓、葉公超,學東西詩比較、英文、梵文;選修陳寅恪的佛經翻譯文學、朱光潛的文藝心理學、俞平伯的唐宋詩詞、朱自清的陶淵明詩。
" 1934年獲得清華大學文學學士學位,任山東濟南中學高中語文教師。
" 1935年,被德國格丁根大學錄取,師從印度學、梵語學家恩斯特·瓦爾德施米特學梵文、巴利文和佛學。
" 1937年,開始兼任格丁根大學漢學系講師。
" 1941年,獲博士學位。從艾密爾·西克學吐火羅語、《十王子傳》、《大疏》、《梨俱吠陀》。
" 1946年,回國,任教於北京大學,兼任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時為北大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
" 1949年後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參加教授會的組織和領導工作,擔任北京大學工會主席。
" 1956年,被任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 1964年,北大社教運動中,同部分教職員工和學生一起反對北大校長陸平。
" 1965年秋,在京郊南口村任該村社教隊副隊長,分管整黨工作。
" 1966年文革初期,未被打倒,屬於逍遙派。
" 1967年夏秋之交,加入周培源等為首反對聶元梓新北大公社的北大造反派組織井岡山兵團,被推選為東語系勤務員。同年11月30日深夜被抄家,找到「反革命」證據,被打倒。受到造反派兩派審訊,動念自殺,又被抓去批鬥。
" 1968年春,在北大勞動改造。5月4日,在煤廠大批鬥。次日與100多個黑幫分子被拉往十三陵附近的北大分校勞動改造。不久關入牛棚。1969年春節前,半解放,回家。同年在延慶新華營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1970年春節回校,擔任門房工作。
" 1973年-1977年翻譯完成《羅摩衍那》。
" 1978年復出,續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並被任命為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南亞研究所所長。
" 1985年任北京大學南亞東南亞研究所所長。
" 1999年,應聖嚴法師之邀,赴台訪問,並祭拜胡適墓園,撰寫《站在胡適之先生墓前》一文。
" 2003年起,因病入住301醫院。
" 2004年,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主辦,2004(甲申)年9月在北京舉行「2004文化高峰論壇」上,許嘉璐、季羨林、任繼愈、楊振寧、王蒙 (作家)五位發起人領銜、七十二名文化人士共同簽署的《甲申文化宣言》於會後發佈。該宣言強調全球化日益深化的情況下文化多樣性共存的必要性以及文化交流的平等權利。
" 2008年1月,季羨林獲印度公民榮譽獎。
" 2009年7月11日上午9時,病逝於301醫院,享年98歲。其子季承稱季羨林因心臟病突發昏迷,而後搶救無效而去世。
學術領域
" 印度古代語言研究;
" 佛教史研究
" 吐火羅語研究
" 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
" 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
" 翻譯介紹印度文學作品及印度文學研究
" 比較文學研究
" 東方文化研究
作品
翻譯
" 《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
" 《沙恭達羅》
" 《五卷書》
" 《優哩婆濕》
" 《羅摩衍那》
學術著作[編輯]
" 《中印文化關係史論叢》
" 《印度簡史》 梅特卡夫
" 《現代佛學大系》
" 《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義》
" 《敦煌學大辭典》是與100多人共同編輯,不是著作。
" 《大唐西域記校注》 中華書局 1985年 ISBN 7-101-00644-2
" 《吐火羅文彌勒會見記譯釋》
" 《吐火羅文A中的三十二相》
" 《敦煌吐魯番吐火羅語研究導論》
" 《文化交流的軌跡:中華蔗糖史》 經濟日報出版社 1997年 ISBN 7801272846
" 《大國方略:著名學者訪談錄》
" 《東方文學史》
" 《東方文化研究》
" 《禪與東方文化》
" 《東西文化議論集》 季羨林等編
" 《世界文化史知識》季羨林 周一良 張芝聯 主編
散文隨筆
《清塘荷韻》
" 《賦得永久的悔》
" 《留德十年》
" 《萬泉集》
" 《清華園日記》
" 《牛棚雜憶》
" 《朗潤園隨筆》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 ISBN 7-208-03280-7
" 《季羨林散文選集》
" 《泰戈爾名作欣賞》
" 《人生絮語》
" 《天竺心影》
" 《季羨林談讀書治學》
" 《季羨林談師友》
" 《季羨林談人生》
" 《病塌雜記》 新世界出版社 2007年1月初版 ISBN 9-787-80228-217-9
" 《憶往述懷》 2008年5月第一版
" 《新紀元文存》 (香港)和平圖書有限公司出版 2003年8月第一版 ISBN 962-238-327-0
學生
本科生
1946年,季羨林經當時在英國醫治眼睛的老師陳寅恪介紹,從德國回中國出任北京大學文學院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兼主任。
這個東方語言文學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成立的(抗日戰爭前的北大有一個東方文學系,只有日本語專業,周作人做主任,蘆溝橋事變以後停辦)。
創系師資是季羨林(梵語、巴利語,兼主任)、金克木(梵語、巴利語)、馬堅(阿拉伯語)、馬學良(彝語)、于道泉(滿文、蒙古語)、王森(藏語)。
最早的上級領導是文學院院長湯用彤、代理校長傅斯年(1946年到1947年)和校長胡適(1947年到1948年)。
1952年院系調整,設蒙古語、朝鮮語、日本語、泰語、印尼語、緬甸語、印地語、阿拉伯語9個專業。
1960年開設梵語、巴利語專業,招收第1批17本科生趙國華、蔣忠新、黃寶生、郭良鋆、馬鵬雲、韓霆傑、張保勝、張敏秋、梁化仁、許順慶、周玉華、趙炳雙、馬青川、陳貞輝、莫澤香、黃恆斌、鍾芳雲,在季羨林和金克木指導下系統學習梵語、巴利語。
1984年梵語、巴利語專業第2次招生,有錢文忠、陸揚、周春 (梵語)、劉孟、梁立軍、張守川、肖威、王旬7位入讀,由蔣忠新和郭良鋆這2位季羨林和金克木的學生主持教學,1位被選送到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學習,4位被選送到德國漢堡大學學習。
季羨林做東語系主任超過30年(1946年到1966年20年,改革開放後又再任),任期內東語系本科各語種專業的在讀生和畢業生在義理上都是他的學生。
研究生
季羨林培養了5位碩士和5位博士,共指導了9位研究生(王邦維碩士生博士生階段都是季羨林培養,在季羨林指導下讀了3年碩士生5年博士生)。
最早招收的碩士生是1978年的任遠和段晴,1979年收了王邦維和葛維鈞,4人在1982年畢業,是季羨林培養的第1批碩士。
王邦維碩士生畢業後在季羨林指導下讀博士生,1987年成為季羨林培養的第1位博士。
1991年畢業的錢文忠是季羨林培養的第5位碩士(同時是季羨林指導的最後1位碩士生),同1年,季羨林培養出第2位博士辛島靜志(日本人,同時是季羨林僅有的1位不是中國籍的研究生)。
季羨林培養的第3位博士是1996年讀完的李南,1998年讀完的高鴻是第4位博士,2000年讀完的第5位博士劉波是季羨林指導的最後1位研究生和最後1位博士生。
評價
" 季羨林在大陸被許多人尊重,並被一些人奉為中國大陸的「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對此,季羨林在他的《病榻雜記》中力辭這三頂「桂冠」:「我對哪一部古典,哪一個作家都沒有下過死工夫,因為我從來沒想成為一個國學家。除了尚能背誦幾百首詩詞和幾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觀上談一些與國學有關的自謂是大而有當的問題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國學知識並沒有增加。環顧左右,朋友中國學基礎勝於自己者,大有人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竟獨佔『國學大師』的尊號,豈不折煞老身!我連『國學小師』都不夠,遑論『大師』!」「我一直擔任行政工作,想要做出什麼成績,豈不戛戛乎難矣哉!我這個『泰斗』從哪裡講起呢?」「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
" 余英時認為季羨林只不過是因晚年親共,且被中共力捧的學術樣板。不論在專業上或在操守上,都不配被稱為國學大師。
" 季羨林曾被授予2006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中稱:「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學問鑄成大地的風景,他把心匯入傳統,把心留在東方。……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的書,不僅是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
" 溫家寶曾於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五次看望季羨林。他稱:「您最大的特點就是一生筆耕不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寫的作品,如行雲流水,敘事真實,傳承精神,非常耐讀。」「您寫的幾本書,不僅是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您在最困難的時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信仰。」「您一生坎坷,敢說真話,直抒己見,這是值得人們學習的。」
" 李敖在接受南都週刊專訪時,曾經評論季羨林並不足以稱為國學大師:「他不是國學大師!他是個很弱很弱的教授,他就是語文能力還不錯。別人全死光了,他還沒死,所以他就變成國學大師了!這些桂冠,他三個都不及格的,根本輪不到他!……季羨林只是個老資格的人,根本輪不到他做大師。」
" 針對李敖炮轟季羨林「三項桂冠」都不合格的說法,錢文忠回應道:「季羨林的學問,李敖看都看不懂,他評論季羨林,就好像一個不懂英文的人評論莎士比亞,毫無意義。」
" 季羨林之子季承曾被趕出家門,長達13年父子不見面。在季承《我和父親季羨林》筆下的季羨林是一個孤獨、寂寞、吝嗇、無情的文人。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011740
Library
Library
19 2040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