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修辭助讀 / 胡性初 編
其他書名
修辭助讀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802.7 4762
出版三聯書店, 香港, 1993
主題中國語文 -- 修辭.
ISBN962-04-1129-3

註釋

修辭學是研究修辭的學問,是語言學的範疇。修辭是增強言辭或文句效果的藝術手法。自語言出現,人類就有修辭的需要。修辭可以令人:
" 修飾自己的文章、語言,清楚傳達自己的意思,以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加深別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
" 更清楚了解別人的意思,不會受修辭手法的影響而有所誤解。
" 便於分析、欣賞文學作品,以進一步理解其作品意涵。
漢語中的最早的修辭一詞出現在《易經》:「修辭立其誠」。是修飾文辭的意思
修辭的「辭」可以分為文辭(寫文章所用的)和言辭(或稱語辭,口頭說話所用的)。最初的修辭和語言一樣,重心都在說話方面;就連「辭」這個字最初也是指言語,而非文字的組合--《說文解字》:「訟辭也。」後來重心才向文辭發展。
歷史
中國
" 先秦時代就已經有了關於修辭的零星言論。例如莊子很重視寓言的效果;惠施十分重視譬喻手法。
" 漢代時期的學者曾激烈討論《詩經》的基本修辭手法:賦(直述)、比(譬喻)、興(聯想)。
" 魏晉南北朝之後,不少文學批評作品如各式各樣的詩話、詞話都有談論修辭,但專門談修辭學的作品還很少。例如劉勰的《文心雕龍》是首部「修辭」二字的意思和現代理解相同的作品,書內亦談了不少修辭手法。
" 宋代陳騤的《文則》則可視為第一部修辭學的專著。
" 民國八年(1919年)於北京發生五四運動以後,修辭學便擺脫了文學批評的範圍而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當時的修辭研究主要有兩種傾向:
1. 模仿西方的修辭著作。
2. 輯錄中國古人的說法。
"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在中文裡重要的修辭學著作之一--陳望道寫的《修辭學發凡》出版。
" 現今在中學教育中即開始教授行文時必須使用到的各種修辭法。
西方
西方的修辭學是由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發展起來的。這裏的修辭學更適合稱為修辭術或雄辯術,更是指演說的技術。在亞里士多德著作《修辭的藝術》的第一句,他描述修辭為辯證法的相對物,即是說辯證方法是找尋真理的要素,修辭方法便用作交流真理。
中文的修辭類型
" 比喻(譬喻)──明喻、暗喻(隱喻)、略喻、轉喻
" 排比
" 對比
" 轉化──擬人、擬物、形象化
" 誇飾──(時間、空間、物象、人情、數量)
" 諷刺
" 標語
" 映襯──正襯、反襯
" 借代
" 設問──反問、激問
" 反問──疑問
" 析字
" 鑲嵌
" 互文
" 對偶──單句對、句中對、隔句對、三句對
" 雙關
" 層遞
" 類疊──疊字、疊詞
" 頂真
" 迴文
" 倒裝
" 錯綜
" 摹寫
" 示現
" 婉曲
" 引用──明引、暗引
" 轉品
" 象徵
" 倒反
" 藏詞--歇後語
" 感嘆
" 呼告
" 仿擬
" 衍文
" 移覺
" 眺脫
" 析數格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008812
Library
Library
802.7 4762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