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青少年問題行為與對策-42個案例討論 / 林怡禮 , 陳嘉彌 著
其他書名
青少年問題行為與對策-42個案例討論
文獻類型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語言Chinese
分類號544.67 4499
出版揚智, 台北市, 台灣, 2001
主題青少年問題 -- 個案研究.
ISBN957-818-308-9

註釋

青少年,又稱中童,是人類發育過程中的一段時期,介於童年與成年之間。在這段時期裡,人類會經歷一段青春期,也就是性成熟的過程。
青少年通常是指十幾歲的人,有時因為不同個體在發育上的差異,會往前後延伸。以男性來說,一般是指13到18歲。
青少年一般分作「青年」和「少年」,「少年」一般是指13至18歲的年輕人
學者們認為很難給青春期下一個準確的定義,因為它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理解。 在當今社會,對青春期的一個全面的理解來源於各個角度的信息,最重要的包括信息來自於心理學,生理學,歷史,社會學,教育學以及人類學。 從所有的這些觀點和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解釋青春期是一段改變、轉化的時期。它的目的是讓孩子能夠為自己成人角色的轉換做準備。
青春期的結束和成人期的開始根據國家和作用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定義,甚至在同個國家和文化裡面,青少年都有不同年齡的劃分以此來決定社會能夠賦予給他們的具體任務。這些里程碑包括,可以駕駛汽車,擁有合法的性關係權利,參軍,購買和喝酒,競選,簽合同,完成一些教育層次,結婚。總的來說,不同於少年期,青春期就是青少年獨立性的增加以及父母監督的減少。
格倫長老,約瑟夫·凱特和托馬斯·海因從歷史的角度上提出了青春期是作為一個持續發展的階段,在每一個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擁有不同的性質。 由於其不斷變化的性質,青春期是不可能被概括的,例如青春期的緊張程度,這一時期的發展任務,或者代際關係的性質問題。創造理論學家提出,青春期和我們的分化生命周期都是完全由社會創造的,這些都只不過是我們對生活中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情況的反映。根據這以說法,雖然青春期作為一個不斷發展的特性, 但是從人類發展的歷史上來看,直到義務教育的興起,我們才開始把青少年作為一個獨立的群體對待。
青少年的教育
重要性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性格、認知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所接觸到的知識、得到的經歷,都會對以後的人生產生重大影響。作為學校、社會、家長,不能僅僅重視文化專業知識的教育,還要讓孩子們具備健康的心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從改進教育方法上來關心、愛護和尊重他們。
各個方面的介入
作為社會,首先應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給予高度重視,從源頭上扼殺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不良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比如:網上散布的淫穢色情內容,社會上的不良風俗等。同時應儘快建立更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諮詢服務機構,將其納入法制化、正規化軌道,在引導上下功夫。
作為學校,要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設立為一項專門課程,把學生的心理健康作為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緒和適應能力。不一味強調學習的重要性,頂起評分機制檢查是否有老師因為學習成績區別對待學生的現象。組織社團活動,鼓勵學生在各個領域活躍,充分施展個人才華,促進同學之間的良性競爭。
作為家長,要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和自主選擇的權利,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根據青少年個人的喜好全面培養他們多方面技能,陶冶情操,給孩子更多的空間,讓他們在緊張學習之餘能夠得到充分放鬆。要多關注青少年在各個階段的心理狀態,情感上的變化,多與他們作交流,引導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避免在身體、情感或性情上打罵、壓服孩子,在關愛上下功夫。
社會各界的人士應,包括政府機關、媒體,不但需要多方面關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還要善於發現潛在的社會缺陷,要加強對患有社交障礙的青少年的幫助。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Z00277
TR_Library
Library
544.67 4499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