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圍棋入門
其他書名
圍棋入門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997.11 4895
出版笛籐, 2003
主題圍棋.
ISBN957-710-402-9

註釋

由超人氣卡通棋魂中的監修者,也是被喻為日本第一的美人棋士,梅澤由香里老師所著的圍棋入門教室。內容由淺入深,透過梅澤老師細心的說明指導,加上配合課程的練習題,讓初學者也能輕鬆上手。
圍棋是一種策略性棋類,使用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棋子進行對弈。起源於中國,中國古時有「弈」、「碁」(「棋」的異體字)、「手談」等多種稱謂,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其西方名稱「go」,係源自日語。
對弈雙方在棋盤網格的交叉點上交替放置黑色和白色的棋子。落子完畢後,棋子不能被移動。對弈過程中圍地吃子,以所圍「地」的大小決定勝負。
圍棋規則簡潔而優雅,國際象棋大師伊曼紐·拉斯克稱讚說:「如果在宇宙中的其他地方存在智能生命形式,他們幾乎肯定會下圍棋。」與此同時,圍棋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複雜的棋盤遊戲之一,其複雜度已於1978年被Robertson與Munro證明為PSPACE-hard。
截至2008年年中,全世界有超過四千萬玩家,其中絕大多數在東亞。截至2012年5月,國際圍棋聯盟共擁有74個成員國和4個協會會員。
圍棋起源於中國古代,是世界最古老的棋類運動之一。推測起源時間為大約公元前6世紀。傳說堯的兒子丹朱頑劣,堯發明圍棋以教育丹朱,陶冶其性情。目前圍棋的最早可靠記載見於春秋時期的《左傳》,戰國時期的弈秋是見於史籍的第一位棋手,最早的圍棋文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漢朝時棋盤為17路,南北朝時候,棋盤定型為現在的19道棋盤,傳入朝鮮半島,並且出現了評定棋手水平的圍棋九品制。圍棋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知識階層修身養性的一項必修課目,為「琴棋書畫」四藝之一。
古代圍棋並未發現完整明文的規則,但規則從邏輯關聯上來看極其簡單,幾條足矣,《敦煌棋經》中略有所述。中國古代唐宋使用數路法,日本比目法即由此改變來。但是明朝以後,改為子空合併計算,不需保留死子,扣除眼位的過程以還棋頭實作,所以近代中國的圍棋規則被稱為數子法。由於終局還棋頭步驟的存在,可見古棋與現代規則體系下的圍棋有?本質不同。有研究者由此推斷古棋或許以子多為勝、眼位不計,而圍地僅是一種表面上爭取可以更多落子的手段。中國國內最近幾年亦有推出恢復中國古代子多為勝為勝負標準的規則的聲音,因子多為勝只算子從而眼位不計,簡化了數子過程(眼位數在內,公氣平分),終局時還棋頭來實作與扣除眼位一致的勝負結果。由於勝負規則中僅算子,邏輯上沒有『地』這一概念,也無子地概念的交叉,無需進行人為干預來說明『地』導致分歧,其他規則可由幾大體系共有的基本規則(氣的定義,氣盡棋亡,禁?點,禁止全域同形)邏輯推出,認為其邏輯上更簡明,理論自洽。
而圍棋最遲在唐朝初期傳到了西藏,相傳松贊干布的大臣瓊波·邦色是一位圍棋高手。後來圍棋由藏族人改為西藏圍棋。
唐朝出現了棋待詔官職。著名棋手王積薪作「圍棋十訣」在現代圍棋中依舊適用。北宋沈括《夢溪筆談》中有「四人分曹圍棋」即四人圍棋的記載。明朝王世貞寫了一篇《弈問》,回答圍棋的種種疑問。
清朝初年,出現了中國古代圍棋發展的一個高峰期。大批著名棋手湧現,留下大量名局棋譜,如黃龍士與徐星友的「血淚篇」,施襄夏與范西屏的「當湖十局」。同時,圍棋理論的研究亦達到一個高峰,代表作有徐星友的《兼山堂弈譜》和施襄夏的《弈理指歸》等。但隨後,中國圍棋漸漸衰微,圍棋發展的中心也轉移到日本,規則也隨之發生本質的改變。
中興於日本
圍棋在公元7世紀傳入日本,很快就流行於宮廷和貴族之中。戰國末期,豐臣秀吉設立棋所。德川幕府時代,出現了在天皇或將軍面前對弈的「御城棋」,日本圍棋逐漸興盛,出現了本因坊、安井、井上、林等圍棋世家。其中坊門尤其人才輩出,先後出現了道策、丈和、秀和、秀策、秀甫、秀榮等傑出棋士。日本圍棋由於廢除了中國古代圍棋的座子制(古代中國圍棋是放四個座子,就是兩黑兩白放在對角星的位置上,雙方在這個基礎上開始布局),布局理論得以極大發展。
同時由於日本棋手對唐代圍棋數路法的勝負判定規則(以圍地多少還是活子多少為目的--或者是否以其它目的行棋,還可繼續考證)產生了直觀上的的誤解,從而產生對唐宋數路法扣除眼位和公氣、明清數子法終局還棋頭(其本質是子多為勝、眼位不計的勝負計算方法)的疑惑,將其廢除,產生了與傳統圍棋根本不同的現代圍棋--爭地為目的,從而導致中國大陸、台灣、日、韓由於對「地」這一概念的不同定義而產生的三種邏輯上平行的規則,至今未能統一。
近現代
明治維新以後,棋手失去幕府支援,開始謀求新的謀生手段,導致了新聞棋戰和現代段位制的出現,並創立了全國性的日本棋院。昭和時代,吳清源和木谷實共同掀起了「新布局」的潮流,開始了現代圍棋的時代。其後日本棋界一流棋手輩出,如?田榮男,藤澤秀行,高川格,及後來的大竹英雄,武宮正樹,小林光一,石田芳夫等。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專業圍棋水平相當低。從1960年開始的每年舉辦中日圍棋友誼賽。其中,1961年第二屆來華存取的日本圍棋代表團中的55歲伊藤友惠五段(女性)橫掃中國當時頂尖棋手,八輪全勝。1964年改稱中日圍棋對抗賽,一直舉辦到1991年。
1984年,第一屆中日圍棋擂台賽開幕,拉開了中日圍棋交流的序幕。中國人聶衛平在前三屆擂台賽中取得11連勝,極大的推動了中國圍棋的普及。1988年4月16日中國國家體委發行《圍棋國家段位標準》《圍棋國家段位標準實施細則》和《圍棋地方段位制》。
1988年,韓國人曹薰鉉在第一屆應氏杯世界圍棋錦標賽中奪冠,同樣引發了韓國圍棋的熱潮。此後,大量世界性新聞棋戰出現。在這些棋戰中,李昌鎬從眾多棋手中脫穎而出,成為當時棋界第一人。2004年後,李昌鎬的狀態有所下滑,李世?、古力等新銳勢力開始對其發起衝擊。
圍棋運動現已遍佈世界各地,唯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日本、韓國最為興盛;西方國家已漸熱;東南亞正在發展中。目前職業圍棋水平最高的國家是韓國和中國,國際棋戰呈現中韓對抗、日本落後的局面。另外台灣的圍棋也在迅速發展,正成為世界圍棋第四極。業餘圍棋則有上百個國家參與。
1996年,美國太空人丹巴利(Daniel T. Barry) 博士與日本太空人若田光一博士在穿梭機奮進號上進行首次太空圍棋對弈,他們使用一套特別設計的太空圍棋棋具,由Wai-Cheung Willson Chow所造。兩位對弈太空人因此得到日本棋院授予榮譽段。
台灣棋手張栩成為日本第一個同時擁有五冠頭銜的棋士,也是第二位七大頭銜皆曾獲得的棋士。2013年,中國眾多棋手崛起,包括江維傑、范廷鈺、時越 等年輕棋士接連贏得世界比賽冠軍,羋昱廷、陳耀燁、周睿羊、檀嘯等棋手大放異彩,人才輩出,韓國雖然仍有頂尖高手支援,但已後繼乏力,在對戰中國上漸居下風,而日本已經難以和中韓抗衡,在國際賽上幾乎都是以慘敗收場。目前日本第一人是連續奪得眾多頭銜的井山裕太,成為日本第一個同時擁有六冠頭銜的棋士。
東南亞的圍棋發展
泰國因「泰國圍棋之父」蔡緒鋒的大力推廣,使泰國自1993年成立協會開始至今,學棋人口達超過百萬人眾。
新加坡圍棋協會在新設立了兩個棋所,提供圍棋教學的服務,當中更有一些從中國大陸、台灣特聘而來的職業棋士。馬來西亞圍棋有待發展,在西馬吉隆坡有一圍棋協會,常參與新馬泰圍棋交誼賽。在東馬有妙手圍棋在各地推廣兒童圍棋教育。
汶萊圍棋仍有待發展,目前還沒有建立圍棋協會,有一群熱愛圍棋分子,學棋者多數是大學生及少年,兒童圍棋市場仍小。
印尼有許多人開始愛上圍棋,然而目前苦無英文圍棋教材的翻譯不便,使之圍棋教育暫時滯止難前,然目前有改善現象,學棋人口漸漸增加。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007712
Library
Library
997.11 4895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