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旅遊地理學
其他書名
旅遊地理學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992.016 2590
出版五南圖書, 台北市, 台灣, 2006
主題旅行.
題目地理.
ISBN957-11-4412-6

註釋

地理學(英語:geography)是關於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

詞源
英語:geography的字根來自古希臘語:γεωγραφ?α(geographia),由geo(原意為大地)和graphein(意為「寫」),字面意思為對大地的描述。最早使用geography的人為埃拉托斯特尼,他用此詞來表示研究地表景物的學問。

中國古代稱輿地,地理則是指風水學。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將英語:geography譯為地理,之後傳入中國。

1902年,光緒皇帝接受吏部尚書張百熙建議,頒佈〈欽定學堂章程〉,其中尋常小學課目中,有史學、輿地二項。張百熙派吳汝綸赴日本考察教育後,1903年,負責教育改革的張百熙、張之洞、容慶向皇帝建議重訂學堂章程。在重訂章程後,尋常小學依日本語改稱初等小學,而史學、輿地二科,則改稱歷史、地理。之後,地理這個名詞在中國流行。

研究範疇
傳統上,地理學有四個基本的研究範疇:

自然及人文現象的空間分析,意即對分佈的研究。
區域研究(area studies),意即利用地方和區域去詮釋地球的特性。
人地關係(man-land relationship)研究,意即自然界各種現象對人類的影響[4]。
地球科學研究。
相比之下,現代地理學則是作為一個全面涵蓋的學科,其重點是要尋求理解世界、全部有關人類及自然的複雜性──不僅僅只是「知其然」,而要做到「知其所以然」。地理學作為「人類與物理科學的橋樑」,分為兩大分支──人文地理學及自然地理學[5]。 中國古代最早的地理書籍包括《禹貢》和《山海經》等。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描述已知的地區和國家。

引言[編輯]地理學家在傳統上被視為和地圖學家(cartographers)同一類,認為兩者都研究地名與數字。雖然很多地理學家都經歷過地名學及地圖學的訓練,但兩者都不是他們的關注重點。地理學家研究眾多現象、過程、特徵與及人類和自然環境的相互關係在空間及時間上的分佈。 因為空間及時間影響多種主題例如經濟、健康、氣候、植物及動物,所以地理學是一個高度跨學科性的學科。

“ 僅僅地方名稱...並不是地理學...在心裏記住整本地名詞典並不會令任何人成為一個地理學家。地理學有更遠大的目標:地理學尋求把現象歸類(究竟較接近自然世界還是政治世界,與及在現今對後者會有何作用)、比較、歸納、由結果追溯至原因,從而追溯出自然的定律及表明其對人類的影響。她是一個'對世界的描寫'—這就是地理學。總括來說地理學是一門科學—一個不僅僅是名稱而是包含論點與推理,原因及結果。——威廉·休斯(William Hughes)1863年 ”

地理學作為一個學科可以粗略分為兩個較小的領域:人文地理學及自然地理學。前者專注於人類建造的環境和空間是如何被人類製造、看待及管理與及人類如何影響其佔用的空間。後者調查自然環境及如何造成氣候、植被、生命、土壤、水及地形的各種現象及她們的相互關係。因為以上兩者的原因,使用不同的方法令第三領域出現,為環境地理學。環境地理學融合人文及自然地理學及觀察人類與自然的相互關係。

學科分支[編輯]自然地理學[編輯]主條目:自然地理學
自然地理學專注於地理學中的地球科學。其目標為了解大自然的岩石圈、水文圈、大氣圈、土壤圈(pedosphere)及生物圈(全球植物相及動物相模式)。自然地理學利用生物學來研究,是一種系統的地理學、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動物區系樣式,利用數學、物理學來研究地球本身的運動以及它和其他太陽系中星體的關係,是研究位置和空間上地球變化的學科。自然地理學可以分類為以下粗略的範疇:

人文地理學[編輯]主條目:人文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是地理學的一個分支,專注於研究塑造人類與眾多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模式和過程。她包含社會科學的成分如人類、政治、文化、社會及經濟層面。雖然人文地理學的主要焦點並不是地球的實質地貌(見自然地理學),但是由於各種人類活動均在實質地貌上發生,所以實際上不提及實質地貌去討論人文地理學並不可能,而環境地理學正好出現用作兩者的橋樑。人文地理學可以分為很多不同的粗略範疇(詳見人文地理學),例如:

因應不同的時期,眾多方法出現並被應用在人文地理學的研究上,包括:

行為地理學
地理知識學 (Geosophy)
女性主義地理學 (Feminist geography)
文化理論 (Cultural theory)
環境地理學[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的空氣污染。主條目:環境地理學
環境地理學是地理學的一門分支,從空間層面描述人類與凡自然世界的關係。環境地理學除了需要對人文地理學及自然地理學有認識外,亦需要對人類社會用作概念化環境的方法有所認知。

環境地理學出現作為人文地理學及自然地理學的橋樑的原因為以上兩個學科的日益專門化。此外,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因為全球化及科技發展(technological change)而有所改變,要去理解這個一個正在改變及動態的關係便需要一個新的方法。環境地理學的研究範疇的例子有災害管理、環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可持續性及生態政治學(political ecology)。

地理資訊學[編輯]
數值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主條目:地理資訊學
地理資訊學(geomatics)是地理學的一門分支,它在1950年代的地理學計量革命(quantitative revolution)中首先出現。地理資訊學包含利用地圖學及測繪學所使用的傳統空間技術及電腦應用。地理資訊學與其他利用地理資訊系統及遙感方法的學科一起成為一門普遍的科目。地理資訊學亦引起部分地理部門的復興,此現象特別在1950年代經歷地理部門衰退的北美洲更為顯著。

地理資訊學包含大範圍的學科包括空間分析,例如地圖學、地理資訊系統、遙感探測及全球定位系統。

區域地理學[編輯]主條目:區域地理學
區域地理學是地理學的一門分支,她研究地球上不同大小的區域。其主要目的是去理解或定義個別地區包含人類及自然因素的獨特性或特色。區域地理學的注意力亦有放在區域化(regionalization)上,包括適合的的方法把空間分界成為區域。

區域地理學亦被認為是研究地理科學的必然方式(類似計量革命或批判地理學),詳細參見地理學歷史。

相關範疇[編輯]城市規劃,區域規劃(regional planning)及空間規劃(spatial planning):利用地理科學幫助決定如何發展(或是不發展)土地去滿足特定條件,例如安全、美觀、經濟機會、保護建築或自然遺產等等。城市、城鎮及區域規劃可以被視為應用地理學。
區域學(Regional science): 區域學在1950年代由沃爾特·艾薩德(Walter Isard)帶領而冒起,她提供一個更為以數據及分析作基礎的方法去面對地理學問題,而不是傳統地理學上以描述的趨向去面對。區域學包含的知識中空間向度(spatial dimension)扮演重要的角色,例如區域經濟學、資源管理(resource management)、區位理論、城市規劃、區域規劃、交通運輸、通訊、人文地理學、人口分佈(population distribution)、景觀生態學及環境質素。
行星學: 雖然地理學通常關注地球,但亦有可能非正式地用作描述其他世界的研究,例如太陽系的其他行星,甚至更遠。研究比地球更大的系統通常會形成部分天文學或宇宙學。其他行星的研究通常被稱為行星學。
其他分支學科[編輯]地名學
方誌學
理論地理學
地理學技術[編輯]因為空間的相互關係對於作為一門概要性科學(synoptic science)的地理學十分重要,所以地圖是一個主要工具。地理學分析除了利用經典的地圖學外,亦融合現代化的方法,即以電腦為基礎的地理信息系統(GIS)。

地理學家在其研究中使用四個相關的方法:

系統性 (Systematic)- 組合地理學知識成為不同類別,從而全面探索。
區域性 (Regional) - 在特定區域或位置層面去考證不同類別的系統性關係。
描述性 (Descriptive)- 簡潔地確定總體及特點所在。
分析性 (Analytical) - 探究地理區域中總體及特點出現在所在地的原因。
地圖學[編輯]
塞維爾聖伊西多爾(St. Isidore)
的世界TO地圖副本(1475)。主條目:地圖學
地圖學研究地球表面利用符號的表示方法(即地圖製作)。雖然其他分支學科需要利用地圖表示她們的分析,但是實際的地圖製作理論已經十分足夠從其他學科分別開來。地圖學由起草技術的集合成長為實際的科學。

地圖學家(Cartographers)必須學習認知心理學及人因工程學去理解那種符號表達地球的資訊最為有效,而學習行為心理學則可以引導地圖讀者對資訊作出行動。她們必須學習大地測量學及頗為高階的數學去理解地球的形狀如何影響地圖符號的變形,從而反映在平面上作觀察。地圖學可以毫無爭議地被視為地理學中的大型學科的種子。大部分地理學家在幼年時對地圖充滿幻想視為一個她們將會窮一生精力去追尋地理學的早期表徵。

因應不同的時期,眾多方法出現並被應用在人文地理學的研究上,包括:

行為地理學
地理知識學 (Geosophy)
女性主義地理學 (Feminist geography)
文化理論 (Cultural theory)
環境地理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的空氣污染。主條目:環境地理學
環境地理學是地理學的一門分支,從空間層面描述人類與凡自然世界的關係。環境地理學除了需要對人文地理學及自然地理學有認識外,亦需要對人類社會用作概念化環境的方法有所認知。

環境地理學出現作為人文地理學及自然地理學的橋樑的原因為以上兩個學科的日益專門化。此外,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因為全球化及科技發展(technological change)而有所改變,要去理解這個一個正在改變及動態的關係便需要一個新的方法。環境地理學的研究範疇的例子有災害管理、環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可持續性及生態政治學(political ecology)。

地理資訊學[編輯]
數值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主條目:地理資訊學
地理資訊學(geomatics)是地理學的一門分支,它在1950年代的地理學計量革命(quantitative revolution)中首先出現。地理資訊學包含利用地圖學及測繪學所使用的傳統空間技術及電腦應用。地理資訊學與其他利用地理資訊系統及遙感方法的學科一起成為一門普遍的科目。地理資訊學亦引起部分地理部門的復興,此現象特別在1950年代經歷地理部門衰退的北美洲更為顯著。

地理資訊學包含大範圍的學科包括空間分析,例如地圖學、地理資訊系統、遙感探測及全球定位系統。

區域地理學

區域地理學是地理學的一門分支,她研究地球上不同大小的區域。其主要目的是去理解或定義個別地區包含人類及自然因素的獨特性或特色。區域地理學的注意力亦有放在區域化(regionalization)上,包括適合的的方法把空間分界成為區域。

區域地理學亦被認為是研究地理科學的必然方式(類似計量革命或批判地理學),詳細參見地理學歷史。

相關範疇
城市規劃,區域規劃(regional planning)及空間規劃(spatial planning):利用地理科學幫助決定如何發展(或是不發展)土地去滿足特定條件,例如安全、美觀、經濟機會、保護建築或自然遺產等等。城市、城鎮及區域規劃可以被視為應用地理學。
區域學(Regional science): 區域學在1950年代由沃爾特·艾薩德(Walter Isard)帶領而冒起,她提供一個更為以數據及分析作基礎的方法去面對地理學問題,而不是傳統地理學上以描述的趨向去面對。區域學包含的知識中空間向度(spatial dimension)扮演重要的角色,例如區域經濟學、資源管理(resource management)、區位理論、城市規劃、區域規劃、交通運輸、通訊、人文地理學、人口分佈(population distribution)、景觀生態學及環境質素。
行星學: 雖然地理學通常關注地球,但亦有可能非正式地用作描述其他世界的研究,例如太陽系的其他行星,甚至更遠。研究比地球更大的系統通常會形成部分天文學或宇宙學。其他行星的研究通常被稱為行星學。

其他分支學科[編輯]地名學

方誌學

理論地理學

地理學技術
因為空間的相互關係對於作為一門概要性科學(synoptic science)的地理學十分重要,所以地圖是一個主要工具。地理學分析除了利用經典的地圖學外,亦融合現代化的方法,即以電腦為基礎的地理信息系統(GIS)。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010191
Library
Library
992.016 2590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