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中國通史(第二冊): 春秋. / 戴逸, 龔書鐸 主編
其他書名
戰國. 秦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621.62 4385
出版智能教育, 2002
主題中國歷史.中國 -- 歷史 -- 春秋.中國 -- 歷史 -- 戰國.中國 -- 歷史 -- 秦.
ISBN9789628792368

註釋

春秋時代
前770年,由於遭到北方遊牧部落犬戎的侵襲,周平王東遷黃河中游的雒邑(今河南洛陽),東周開始。此後,周王朝的影響力逐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一百多個小國(諸侯國和附屬國),史稱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的大國共有十幾個,其中包括晉、秦、鄭、齊及楚等。這一時期社會動盪,戰爭不斷,先後有五個國家稱霸,即齊、宋、晉、楚、秦(又有一說是齊、晉、楚、吳、越),合稱春秋五霸。
第一個稱霸的國君齊桓公任用管仲,在國內施行改革,使當時階級矛盾十分激烈的齊國安定下來,並逐漸強盛,許多諸侯都朝拜齊國。齊國率九個盟國之師攻伐威脅周朝的楚國,楚成王被迫將和。齊桓公死後,他的五個兒子爭做國君,齊失其霸業。宋襄公曾經試圖稱霸,後為楚軍所敗。
晉國公子重耳在一場內亂後登上君位,是為晉文公。晉文公實行改革,使晉國的勢力發展到中原,與南方大國楚國產生摩擦。後楚國出兵圍攻宋國首都帝丘,晉文公聯合秦、齊、宋三國之師大破楚軍於城濮,成為中原霸主。與晉國為盟的秦國國君秦穆公在晉文公死後起了稱霸的野心,與晉文公之子晉襄公屢次發生戰爭,最後以晉國的勝利告終,於是往西發展,把西邊的一些戎國滅掉,使秦穆公成為西戎的霸主。
楚成王的孫子楚莊王即位後,再次與晉國爭霸,楚國圍攻宋、鄭,晉國幾次派兵來救,都大敗而歸。許多中原國家背晉向楚。楚莊王成為中原的霸主。莊王死後,楚經靈王、平王兩代漸弱。東南方的吳國闔閭趁勢興兵伐楚,並大敗楚軍,攻佔楚國國都壽春,後平王之子昭王聯盟秦國攻吳,吳兵退出楚境。定都會稽(今浙江紹興)的越國趁吳軍遠征時攻擊吳國,大敗吳軍,吳王闔閭被射死,後闔閭之子夫差又報仇攻越,大獲全勝,俘虜越王勾踐。吳國又出兵齊國,與魯國聯合將齊國打敗,又攻晉國,但在黃池被晉軍打敗,越王勾踐趁這時襲擊吳國,九年後兼併吳國,夫差自殺而死。隨後北上,與齊、晉等諸侯會盟。勾踐死後,越國衰弱,戰國時為楚威王所滅。
春秋時期確定二十八宿;後期則產生古四分歷。
而且能製造精良的戰車與騎兵,同時此時中國的冶金也十分發達,能製造精良的鐵器,在農業上出現各種灌溉機械,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從而為以後人口大大膨脹奠定基礎。歷史上出現春秋(左傳),國語,戰國策等史事記敘。
春秋戰國時期學術思想比較自由,史稱百家爭鳴。出現多位對之後中國有深遠影響的思想家(諸子百家),例如老子、孔子、墨子、莊子、孟子、荀子、韓非等人。出現很多學術流派,較出名的有十大家,即道家(自然)、儒家(倫理)、陰陽家(星象占卜)、法家(法治)、名家(修辭辯論)、墨家(兼愛非攻)、雜家(合各家所長)、農家(君民同耕)、小說家(道聽途說)等。
文化上出現了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戰爭史上出現的傑出兵法家有孫武(孫子兵法)、司馬穰苴(司馬法)、孫臏(孫臏兵法)、吳起(吳子兵法)、尉繚(尉繚子)等等。
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滅六國,統一中國,建立秦朝,結束了封建體系,開始了中央集權的君主統治時代。秦末農民戰爭中項羽、劉邦和六國遺民、諸路義軍聯合滅秦,隨後劉邦與項羽爭霸,項羽兵敗自殺,史稱楚漢戰爭。劉邦於前202年建立漢朝(史稱西漢),期間經歷文景之治、漢武盛世乃至昭宣之治,中國的國勢來到第一個輝煌的高峰,成為舉足輕重的世界大帝國。經歷王莽奪權後,劉秀於公元25年復東漢。東漢末年中國又進入80餘年的分裂戰亂的魏蜀吳三國時期。280年司馬炎重新統一,建立晉朝(西晉)。此後不久外族入侵,在北方先後建立十六國的割據政權,與南方的東晉並存。晉朝滅亡後,中國進入了長達170餘年的南北朝對立局面,南朝歷宋齊梁陳四朝,北朝歷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朝,直到589年被隋朝統一。
秦始皇採用法家思想治國,他統一了文字和度量衡,修建長城,但焚書坑儒。漢朝初期採黃老之術,開創了文景之治。及至漢武帝時代,開始獨尊儒術,中國進入儒家社會。漢朝史官司馬遷編《史記》開創紀傳體史書的先河,而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宗教方面,漢時道教形成,魏晉南北朝時佛教興起。另外,華夏民族經歷過漢朝和唐朝以後,國威遠播,也自稱或被稱為漢人或唐人。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018095
Library
Library
621.62 4385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