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毛澤東 / 吳凱恩 編
其他書名
毛澤東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782.886 2643
出版教育, 2001
主題毛澤東 -- 傳記.
叢書千禧名人傳記系列#
ISBN962-12-2963-4

註釋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1],生於湖南湘潭,逝於北京。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軍事家[2]。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後成為中國共產黨領袖。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創立者和領導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直到毛澤東逝世,他一直是最高領導人[2][3][4]。中國共產黨將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中國革命實踐對馬列主義理論的發展稱作毛澤東思想[2]。

毛澤東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領袖,他領導的中國革命使中國擺脫了自鴉片戰爭以來反覆的內政失敗和外來侵略,實現了民族獨立和國家的基本統一,開始了中國快速現代化的進程。但他主導的大躍進運動和文化大革命使中國付出了巨大的生命和社會代價。毛澤東是世界現代史上最重要、同時也是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早年主條目:毛澤東的早期生涯
1893年12月26日(清光緒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毛澤東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他的父親毛貽昌是富裕農民,他的母親文七妹則是普通農村婦女[6]。毛澤東8歲被送入私塾讀書,接受了儒家的傳統教育[6]。13歲之後的兩年,他輟學回家與長工們一起種田,對農民的疾苦深有體會[3]。1910年,毛澤東16歲時請親戚說動父親允許他去「洋學堂」湘鄉縣立東山小學堂上學,在那裡他接觸到了梁啟超等維新派的改良思想[6][3]。1911年,毛澤東考入長沙的湘鄉駐省中學。毛澤東在革命黨報紙上讀到黃花崗起義的新聞後,在學校張貼文章支持推翻滿清、建立民國,並帶頭剪掉辮子。武昌起義爆發後,長沙革命黨起義響應,毛澤東投入革命軍,成為湖南新軍的一名士兵[6][3]。

1912年2月清帝退位,毛澤東認為其參軍目的已實現,退伍回長沙繼續求學。3月,毛澤東考取湖南公立高等商業學校,但一個月後因為英文跟不上教學而退學[7][8]。隨即毛以第一名考入湖南全省公立高等中學校,半年後毛覺得課程少而規則繁瑣,退學在省立圖書館自學西方政治和科學的經典著作[9][6][3]。但毛貽昌不同意毛澤東的自修,並拒絕繼續提供費用。1913年春,毛澤東考入不收學費的湖南省立第四師範,1914年2月,隨該校併入省立第一師範,1918年6月畢業[10]。1918年4月,毛澤東與蔡和森等人創建新民學會。

毛澤東前往北京,投奔在北京大學執教的楊昌濟,經楊介紹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打工。1919年春,他南下上海為出國勤工儉學同學送行。在上海得到章士釗兩萬元贊助後,毛澤東回湖南長沙開辦「文化書店」。7月,他主編的《湘江評論》在長沙創刊,但之後因雜誌社破產而失業。[來源請求]1919年9月13日,毛澤東在當時聯省自治活動中在長沙《大公報》發表文章,主張湖南自治,呼籲「湖南的事應由全體湖南人民自決之」。[11]1919年12月,參加湖南驅張請願團,再次到達北京。1920年之前,毛澤東崇尚「呼聲革命」、「無血革命」,並主張「主張一點一滴、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去改造社會 」。與同時期的其他青年人相似,此時毛澤東的思想是一個自由主義、改良主義、無政府主義及新村主義的集合,他崇尚過康有為、梁啟超,華盛頓、克魯泡特金及過武者小路,但並不崇尚馬克思。在1919年7月的《湘江評論》及其發刊詞中,他比較了馬克思和克魯泡特金的主張,認為「馬克思的主張太過激烈」,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拚命的搗蛋」;而克魯泡特金是「溫和的,並不想急於見效,且從平民的了解入手」。毛澤東認為中國應當學克魯泡特金的辦法,即「不主張起大擾亂,行那沒有效果的 炸彈革命 、 有血革命 」[12]

1920年5月從北京去上海,結識陳獨秀,陳給毛提供了一個工作的機會,即在長沙販賣由陳主編的《新青年》。受此影響,毛開始注意共產主義[12]。

[編輯] 中共建黨與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參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及第一次國共合作

毛澤東,1927年1921年7月,毛澤東與何叔衡一起代表湖南共產主義學習小組赴上海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和劉仁靜一起擔任會議書記員。1921年8月,毛澤東回到湖南後,將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湖南三師)為湖南建黨據點之一,10月10日,建立中共湖南支部,並擔任支部書記。1920年冬,與楊昌濟之女楊開慧結婚。1922年5月,中共湘區執行委員會成立,擔任書記職務。1922年7月,赴上海參加黨的二大,但因未找到會議地址,未能出席會議。[來源請求]

1923年6月,毛澤東以湘區代表身分出席了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決定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以「黨內合作」的形式進行國共合作。毛澤東在會上發言,根據湖南工人運動的經驗,表示贊成工農和資產階級建立聯合陣線並共同完成民族民主革命。陳獨秀、毛澤東、羅章龍、蔡和森、譚平山被選為中央局成員,其中毛為中央局秘書,這是毛澤東第一次進入中共領導核心。9月,中共中央派毛澤東回湖南指導中共湘區黨委夏曦等建立湖南的國民黨組織。三個月後,毛澤東接中共中央通知前往上海。1924年1月毛來到廣州,代表湖南的國民黨組織出席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2月,毛被派往上海繼續幫助國民黨做組織工作,他在中共黨內的職務是組織部長,同時擔任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委員、組織部秘書。毛是中共在國民黨上海執行部的中心人物,當時國民黨在上海的負責人之一葉楚傖正在策劃「處置共產分子」,「用盡辦法把毛趕走」,毛在與葉的鬥爭中處於下風。毛澤東一面與國民黨內的反共勢力(毛稱之為「國民黨右派」)周旋,一面維護國共合作,他起草並與陳獨秀聯合簽署了一系列文件,他寫道:「(對右派的言行)都不可隱忍不加以糾正」,但仍強調「須盡我們的力量忍耐與之合作」。因此在中共黨內,他被張國燾和李立三嘲諷為做「國民黨的工作」、是「胡漢民的秘書」[13]:81。12月,重病的毛澤東請假回到湖南養病,缺席了1925年1月的中共四大,並在中央局委員的選舉中落選。9月,毛到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10月,代理汪精衛的國民黨宣傳部部長職務。12月,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1926年1月,在國民黨二大上再次當選中央候補執行委員。5月,國民黨通過了《整理黨務案》,毛澤東因此不再擔任國民黨代理中央宣傳部長,主要工作從革命宣傳轉向農民運動。[14]1927年3月,發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1927年3月,任全國農民協會總幹事,在武昌同鄧演達等創辦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來源請求]

[編輯] 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編輯] 創建紅軍與農村根據地參見:秋收起義

1931年毛澤東在中央蘇區在四·一二事件和七·一五事件發生後,1927年8月7日,毛澤東出席了中共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八七會議),在會議中,毛提出了「槍杆子里出政權」的觀點。會議決定派遣毛澤東到群眾基礎較好的湖南組織秋收起義。9月,毛澤東作為中共中央特派員被派到湖南,和中共湖南省委一起在湘贛邊界發動了秋收起義。9月29日,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到達江西永新縣三灣村時,提出「支部建在連上」、「黨指揮槍」的原則,稱「三灣改編」。三灣改編確定了「黨指揮槍」的原則。10月,毛澤東率部抵達井岡山。1928年4月,與朱德領導的南昌起義受挫余部在寧岡礱市會師,合併為紅四軍。5月,毛澤東與永新縣革命委員會主席賀敏學的妹妹賀子珍結婚(與楊開慧並未離婚,楊開慧於1930年被國民黨將領何鍵逮捕並處決)。[來源請求]1929年11月下旬,毛澤東把部隊集中到紅色江西的中心。這時中共中央進行肅反運動,[15] 宣布彭德懷軍裡發現了AB團組織,並對一部分中共黨員採取逮捕和處決措施。[16] 其中有人暗中使離間計試圖分裂毛澤東和彭德懷,被彭識破[15]。12月,在古田會議上,毛澤東再次當選前委書記,古田會議明確了紅軍建設的根本原則是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17]。1930年1月5日,毛澤東針對林彪「紅旗還可以打多久」的疑問給他寫了複信(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題目為《時局估量和紅軍行動問題》),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的主張[18]。6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紅四軍、紅十二軍和紅六軍(7月改稱紅三軍)在福建汀州(即長汀)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路軍,朱德任總指揮,毛澤東任政委。

1930年10月到1931年9月,毛澤東與朱德等領導紅軍反擊國民政府三次大規模軍事圍剿,並取得勝利。[來源請求]1931年11月1日到5日,江西瑞金葉坪,召開了中央蘇區黨組織的第一次代表大會(贛南會議),項英主持會議並批判毛澤東,並通過的《政治決議案》,毛澤東被免去了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職位。[19]1931年,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要在中國革命成熟的地區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當時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全國最有影響,所以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決定,在井岡山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毛澤東在瑞金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這是毛澤東第一次被稱呼為「毛主席」。[19]

[編輯] 長征與西安事變參見:遵義會議及西安事變
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路線領導集團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以後,將毛澤東排斥於黨和紅軍的領導之外,並執行與前四次圍剿不同的戰略和政策,最終在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1934年10月10日晚,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從瑞金出發,率領紅軍主力及後方機關八萬六千餘人向湘西進軍,開始了後來被稱為「長征」的戰略轉移,毛澤東率中央政府隨軍行動。在1934年12月11日的通道會議上,毛澤東提出放棄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原定計劃,主張向敵軍力量比較薄弱的貴州方向前進。1935年1月初,中央紅軍強渡烏江,7日佔領了遵義。1935年1月15日—1月17日,遵義會議召開,毛澤東被增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軍事三人團成員(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最後負總責的仍是周恩來),進入中共最高層,重新取得軍事前敵指揮權。1935年11月,毛澤東親自指揮直羅鎮戰役,為中共中央把革命大本營設在陝北舉行了奠基禮。1936年12月7日,統一的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在保安縣組成,毛澤東任軍委主席。1937年7、8月,毛澤東在延安抗大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撰寫了《實踐論》和《矛盾論》。[來源請求]西安事變後,毛澤東原本認為三位一體將可另立新政權,但被蘇聯反對,只好被迫與國民黨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20]。

[編輯] 抗日戰爭時期參見:抗日戰爭、論持久戰、抗日根據地及整風運動

毛澤東在延安寫作《論持久戰》,1938年
1939年,毛澤東1937年8月20日在「洛川會議」上,張聞天先上台報告後緊接?毛澤東支持他的見解,並表示「要堅持游擊戰爭,避開與日軍的正面衝突,繞到日軍的後方去打游擊,通過這樣的辦法擴充八路軍的實力,並在敵人後方建立中共所領導的抗日游擊根據地。至於政府方面一再催促的開赴前線的命令,雖然不可以完全不理會,但要維持絕對獨立自主,完全按照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行事。南京的任何命令,都要先報告延安聽候處置。凡不利於八路軍的,要以各種藉口予以推託」[21]而抗戰後期叛黨的張國燾則回憶毛澤東「主張八路軍應該堅持游擊戰爭,避開與日軍的正面衝突,避實就虛,繞到日軍的後方去打游擊,主要任務是擴充八路軍的實力,並在敵人後方建立中共所領導的抗日游擊根據地」,毛澤東「強調中央和八路軍應該絕對的維持獨立自主」,「八路軍從後仍應完全遵照中共中央軍委會的指示行事」。[22][完整來源] [缺少ISBN][缺少出版者][缺少日期]

洛川會議後,1937年9月針對八路軍內部主張八路軍要集中兵力打大仗、硬仗、打運動戰的想法,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發出了《關於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原則》的指示,要求八路軍進行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23],指示林彪的115師向晉察冀山區,賀龍的120師向晉西北山區,劉伯承的129師向魯冀平原,進入這些國軍防區發展根據地,以有效地打擊國民黨頑固份子[24][完整來源] [缺少ISBN][頁碼請求]。1940年指示新四軍「西起南京,東至海邊,南至杭州,北至徐州,儘可能迅速地並有步驟有計劃地將一切可能控制的區域控制在我們手中,獨立自主地擴大軍隊,建立政權」[25] 。

1941年5月19日,毛澤東在延安幹部會議上作《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1942年2月1日,毛澤東開始了延安整風運動。1942年5月2日,在延安楊家嶺召開的文藝工作者座談會上,毛澤東發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文藝為人民大眾、首先為工農兵服務」。該講話成為共產黨指導文藝創作的指導綱領。5月下旬,中央政治局決定成立中央總學習委員會,領導整風運動。6月8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又發出《關於在全党進行整頓三風學習運動的指示》。通過延安整風運動,毛澤東思想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政治思想。[來源請求]

[編輯]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毛澤東、赫爾利與蔣介石,1946年重慶談判參見:第二次國共內戰
1945年6月19日,中共中央舉行七屆一中全會,毛澤東正式出任中共中央主要負責人,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書記處主席。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在國民黨代表張治中、美國大使赫爾利的陪同下從延安抵重慶與蔣介石談判,10月10日達成《雙十協定》。但次年(1946年)6月即因國共雙方談判破裂,此後雙方除了邊打邊談外另互相指責對方撕毀雙十協定,國民政府軍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

1948年3月23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黨中央領導機關在陝北吳堡縣川口東渡黃河,經晉綏解放區前往晉察冀解放區。以後於4、5月相繼到達西柏坡。1948年底至1949年初,在毛澤東領導下,解放軍在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中戰勝國民黨軍隊,取得內戰決定性勝利。1949年2月24日,毛澤東、周恩來在西柏坡與受李宗仁派遣、以私人資格來訪的顏惠慶、邵力子、章士釗等,達成關於國共和平談判的非正式協定八點,主要內容為「談判以中共1月14日聲明及所提八點為基礎」。

1949年4月20日,渡江戰役發起時發生紫石英號事件,4月22日毛澤東親自起草了新華社社論《抗議英艦暴行》。1949年6月30日,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宣告:「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主持制定具有憲法意義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並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編輯] 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條目:開國大典、韓戰和第一個五年計劃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之後,同全體委員登上天安門參加開國大典。在典禮上,毛澤東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於本日成立了。」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毛澤東面臨著對內軍事統一全國、確立國家制度、恢復國民經濟,以及對外謀求有利的國際環境、保障國家安全的艱巨任務。[26]

1950年10月8日,毛澤東以彭德懷為志願軍總司令派遣解放軍第十三兵團以中國人民志願軍名義參加韓戰。1950年11月25日,長子毛岸英在朝鮮戰場上陣亡。1954年,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當選為首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並主持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來源請求]

[編輯] 從整風到反右主條目:反右運動
1956年春,毛澤東做《論十大關係》的報告,宣傳他關於處理政治、經濟、文化建設中的十大關係和矛盾的想法,被認為體現了開放的思想[27]:300。5月,毛澤東正式提出在藝術方面「百花齊放」、在學術方面「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27]:300-303。下半年,中國經濟出現了供應緊張,社會矛盾也開始抬頭,全國先後約有一萬多工人罷工、一萬多學生罷課,[28]對政府的批評意見也開始變多。一些中共幹部用類似處理敵我矛盾的辦法處理罷工、罷課,造成矛盾激化。毛澤東非常重視這些問題,他將之解釋為社會主義改造解決了舊的矛盾後必然會浮現的新矛盾,認為問題的根源是官僚主義。在9月的「中共八大」期間,毛澤東開始醞釀再次對中國共產黨整風,他批評許多中共黨員存在思想上的主觀主義、工作上的官僚主義和組織上的宗派主義,提出必須用黨內思想教育的方法克服這些嚴重的缺點[27]:308-310。他在11月的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提出「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長官僚主義作風,不要形成一個脫離人民的貴族階層」,並肯定了群眾反抗官僚主義的行為。[29]這次會議決定在1957年開展一次新的黨內整風,毛澤東說,黨內矛盾、人民內部矛盾都要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解決,不能採用武力。[27]:310[30]

經過多次小範圍通氣吹風之後,1957年2月毛澤東召開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議,向黨內外講話,宣傳他關於如何在思想領域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主張,到會的各方面人士1800多人反響熱烈。[31]這個講話經過補充,寫成《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下發,在民主人士和知識分子當中引起強烈反響,事實上拉開了中共整風的序幕。然而,與黨外人士對毛澤東的熱烈回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共黨內的抵觸情緒,《人民日報》等中共機關報對毛澤東的講話一聲不響,讓毛澤東尤其不滿。[32]:651毛澤東決定提前發動全黨整風,4月30日召集民主黨派負責人座談,請他們積極提意見,幫助共產黨整風[33][27]:311,第二天中共中央發表《整風指示》,整風運動正式開始[27]:311-312。為消除黨外人士的顧慮,中共重申「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在這種政策影響下,經歷胡風案等一系列批判事件後的知識分子開始逐漸向中共提出批評意見。然而,運動形勢在5月中旬發生了逆轉。15日,毛澤東開始撰寫《事情正在起變化》的文章,在黨內高層傳閱,表示中共應暫時讓右派任意鳴放,準備後發制人,這是毛澤東準備反右的信號[27]:316。22日,中共中央統戰部舉行座談會,民盟中央副主席羅隆基在會上發言,建議共產黨、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組成一個委員會,檢查「三反」、「五反」、「肅反」運動中的失誤偏差,即「成立平反委員會」。民盟副主席、農工民主黨主席章伯鈞建議實行「兩院制」,被指為要搞「政治設計院」。6月1日,在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召集的座談會上,光明日報社總編輯儲安平稱「宗派主義的突出,黨群關係的不好,是一個全面性的現象。」而且與中央也有很大關係。並且稱在百花政策後「大家對小和尚(基層和一般黨員)提了不少意見,但對老和尚(中共高層)沒有人提意見。」批評政府已經成為一黨天下,最後總結「這個『黨天下』的思想問題,是一切宗派主義現象的最終根源,是黨和非黨之間矛盾的基本所在。」[34]。次日,《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以醒目標題顯著位置全文刊登,其中出現的激烈言論引起了毛澤東的極大警覺和強烈反應[27]:315-316。6月8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毛澤東親自執筆的社論《這是為什麼?》[35]。隨後,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正式反右的指示,決定將原本以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為主的整風運動轉為「反右運動」的對敵鬥爭[27]:317。毛澤東將他在5月初請黨外人士放開批評的決定解釋為「引蛇出洞」的「陽謀」。毛澤東最初認定全國有「右派」四千人[36],但「反右運動」在鄧小平和彭真的實際執行下嚴重擴大化,把包括在「雙百」中提意見者在內的五十五萬知識分子(包括黨員和非黨員)打成了「右派」。[來源請求]

[編輯] 從大躍進到四清運動主條目:大躍進和廬山會議 (1959年)

1958年5月,在毛澤東主導下,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標誌?「大躍進」的正式開始。此後在1958年至1960年三年時間內,工業產值暴增,鋼鐵、煤炭等工業產品產量激增,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增長,並伴隨?大規模的群體掃盲。但是由於片面追求工業增產,使得浮誇風、高指標、亂指揮蠻幹盛行,為大躍進最終失敗埋下伏筆。毛澤東非常急迫的期待全國糧食增產並採取了一定的政治手段,造成了糧食生產的波動。由於大躍進後期國家工農業生產失衡,許多人發現問題,中共召開1958年11月第一次鄭州會議到1959年7月廬山會議。[來源請求]彭德懷在廬山向毛澤東上書,原本主張「糾左」的毛澤東轉而批判「彭德懷反黨集團」。[37]會議後,「反右傾運動」再次展開,彭德懷被解除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和國防部長職務,毛澤東安排林彪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

1958年7月31日,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訪問中國,在北京小住三日。8月4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游泳池畔身?泳衣迎接身?西服革履的赫魯曉夫,雙方會晤後中蘇雙方同時發表《毛澤東和赫魯曉夫會談公報》。[38]此後,因毛澤東和赫魯曉夫在很多重大問題上產生分歧,中蘇關係惡化,蘇聯停止援助中國。毛澤東認為蘇聯試圖通過和中國合作建立長波電台和聯合艦隊來全面控制中國,蘇聯已經由社會主義國家變成帝國主義國家。8月20日,毛親自下令實施金門炮戰,炮轟已遷徙駐紮在金門縣的國民黨守軍。[來源請求]

1962年發動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到1964年發展成為「四清運動」,並成為「文化大革命」的前奏。1963年3月,首都各大報紙發表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學習雷鋒好榜樣」成為當時中國大陸道德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