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棒針編織(3): 帽子編織本 / 詮國 譯
其他書名
棒針編織(3): 帽子編織本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426.4 861
出版淯文揚國際文化, 1998
主題棒針編織 -- 帽子.
題目家政科.
ISBN957-98229-3-X

註釋

編織,在廣意上是指將線狀或條狀的材料,經過重覆交疊過程,型成一個平面或立體的技術,透過編織製作出來的作品,稱作編織物或編織品。而在狹意上來說,編織是被指作利用紗線,重覆交疊型成布料、衣物或其他物品的技術。
編織品的表面,材料因重覆交疊,會型成循環出現的格子網狀,中間不緊密,甚至縷空,邊沿可能是用不同的交疊方式收邊,或是縫合,又或是夾藏在其他材料中。
利用紗線的編織技術,有人工編織與機械編織,人工編織又因使用工具的不同,而區分為棒針編織與?針編織兩大類。當機械編織能大量生產編織品後,人工編織已演變成生活嗜好與工藝技術。
運作中的針織機。
機械製作紗線編織的機台,稱為針織機(英語:Spool knitting),包括從簡單沒有移動部件的閥芯(英語:Spool knitting)或針織板模(knitting board),到高度複雜的電子控制針織機。一般而言,針織機所生產的編織品,通常是平面或管狀,俱有不同程度的複雜性,其紋理圖案的製作,依針織機的構造,可能是人工調整織針、或是透過按掣和轉盤、或是使用打孔卡、或由電子圖形讀取設備和電腦來操作。
人工製作紗線編織的主要工具,為引導紗線穿梭交疊的針,稱為織針,分為棒針與?針兩大類;其他的輔助工具,如針頭套、針號板、鬆緊測量板、固定別針、記號環、行數計數器、毛線針等[1],用途有固定、保護、測量、計數、或收邊。
棒針
棒針為末端削細成針狀的棒,其針頭用以引導紗線,棒身讓編織中的編織品邊沿停留,以穩定紗線避免鬆脫。棒針以其構造或用途,細分為不同種類,包括有一端針狀棒身為直的稱為「單頭棒針」,兩端針狀棒身直的是「雙頭棒針」,兩端針狀棒身彎曲或屈曲,用以編織麻花紋的「麻花針」,棒身連接軟管,用以編織環狀編織品的「輪針」(又稱作「蛇針」或「環針」)。
製作棒針的材料,以鋁、塑料、竹、木為多數,輪針的軟管普遍為塑料作成。單頭、雙頭棒針長度,常見的有20厘米(8英寸)、25厘米(10英寸)、30厘米(12英寸)、35厘米(14英寸),而麻花針較短,一般不會超過15厘米(6英寸),至於輪針,其針頭部份長約10厘米(4英寸)到13厘米(5英寸),中間軟管長度常見的有40厘米(16英寸)、60厘米(24英寸)、80厘米(31英寸)3種。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004456
Library
Library 2 (Old)
426.4 861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