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中國儒學 / 劉宗賢, 謝祥皓 著
其他書名
中國儒學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121.2 7210
出版水牛, 1995
主題儒家 -- 中國.
題目哲學 -- 中國 -- 歷史.儒家 -- 儒學.
ISBN957-599-539-2

註釋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以「孔孟之道」為源頭,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源遠流長,對中國人的普遍倫理道德,對中國文化的價值和價值優先觀念都有?深刻的影響。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集體潛意識。儒家的價值觀影響古代中國大多數公開場合是以儒家的價值觀作為優先的標準。因此可以說儒家的價值取向在總體上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價值優先觀。
儒家注重自身修養並講求倫理道德,其中心思想乃「仁義」,也就是人與人之間應注重和諧的關係。人際關係以五倫為依歸,有一定的規範。對待長輩要尊敬尊重對待;朋友之間要言而有信;為官者要清廉愛民;做人有自知之明,盡份內事,「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統治者要仁政愛民;對於其他人博愛。對待上司要忠誠;對待父母親屬要孝順;人要有抱負而有毅力。重視追求知識,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推己及人的思想。關於生活工作的人生,小孩子的時候,就傾愛父母;年輕的時候有了女友(戀人),就傾愛戀人;婚後有了妻兒(配偶愛人和兒女),就傾愛愛人和兒女;當官員、公務員(廣義地說是職員),就傾愛君主(及或上司)。
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禮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統」,其政治學主要闡述君臣關係、官民關係。孔子「君事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孟子「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是儒家政治學的代表性主張。在現實政治的問題上,儒家要求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雙方都要承擔義務,從理論上說,被統治者有權利反抗不正常承擔義務的統治者。「仁政易行」則提倡分清「不能」與「不為」之間的區別,即「不去做」與「做不到」之間的差異。而其「無恆產,因無恆心」也體現了民本思想。儒家的教育目的,在於以發揚人性、完成人格為起點,直至達到建立仁治之國和大同世界的理想。因此,儒家的理想,是成為通才,或者多才多藝而不僅僅是一才一藝,或者在一才一藝基礎上能觸類旁通,也即專才和通才的結合。大同社會是儒家思想大道之行的描述,也就是說,儒家思想的經濟學,是為了人類理想社會而服務。儒家重義輕利,以義為本,以義導利。尊重利用自然市場經濟規律,反對違背破壞市場規律,同時反對操縱市場,但認可「待價而沽」。儒家重理,又提出格物致知。儒家重視科技及在物質上的實用,提出了「用力少,見功多」的原則,併發展出了實學,但同時注重全面的人格發展,反對把人變成物質的工具。儒家形而上學在以後的理學、心學中進行了展開。儒家相當重視編修歷史的悠久傳統。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004901
Library
Library 2 (Old)
121.2 7210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