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從鴉片戰爭到癈除不平等條約
其他書名
從鴉片戰爭到癈除不平等條約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627.65 2760
出版毓祥文化, 1998
主題鴉片戰爭.

註釋

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語:First Opium War) 1839年9月4日-1842年8月29日(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和英國因港腳商人以飛剪船在廣東沿海武裝公開販運鴉片爆發的戰爭。戰爭的直接導火線是清欽差大臣林則徐奉道光皇帝聖旨於1839年6月3日在廣東虎門銷煙,英國遠征艦隊炮擊廣東九龍。戰爭最後以中國失敗簽訂《南京條約》告終。
英國方面經常稱第一次鴉片戰爭為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
鴉片貿易
清廷閉關政策
1757年,清廷關閉江、浙、閩三海關,只留廣州作一口通商。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廷進一步限制外人來華貿易,批准兩廣總督提出的《防範外夷規條》,嚴限制外人來華貿易外,規定武器、米糧、硝磺、鐵鍋、廢鐵和各種鐵器不准出口。蠶絲、綢緞也有出口數量規定。175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洪任輝率領英國船北上天津,通過直隸總督向乾隆皇帝遞交訴狀,告廣州海關刁難勒索外商,希望清朝開放多個通商口岸。乾隆皇帝閱後大怒,認為英國人越級上訪,有辱大清朝廷尊嚴。下令將洪任輝驅逐。
1760年,恢復公行,專辦對外貿易,對外商嚴加限制,不准外商與官員直接接觸,指定須由公行與外商聯繫,使公行成為外商與中國官府聯繫的中介。這種保守的閉關鎖國政策埋下中英兩國衝突的遠因。
兩國貿易逆差
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後,需要一個廣大的市場作為貨品出口地,而中國剛好符合此條件,能成為英國廣大商品的傾銷地。由於中國出產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在歐洲市場十分受歡迎,造成出超(即是中國出口的貨品比進口的貨品多),英國人希望中國能開放貿易。但英國出口的羊毛、呢絨等工業製品在中國由於不能建立有效的銷售渠道而根本無法進入中國市場,乾隆皇帝甚至認為中國甚麼都不缺乏,沒必要與英國進行貿易,這使中英貿易為英國帶來龐大的貿易逆差(入超)。而英國在18世紀開始實行金本位貨幣政策,而清廷則以白銀作為貨幣,由於與中國的所有貿易需以銀兩折算,令英國需要從歐洲大陸購入白銀作貿易用途,金銀一買一賣,令英國利潤受損。稅率方面,中國對英國的進口貨物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稅率,同時由於海關官僚的腐敗和貪婪及種種潛規則,使得除稅率之外還產生大量不可預估的費用,英商對此大為不滿。
外交挫敗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使喬治·馬戛爾尼來華,清廷以為英使是為向乾隆帝賀壽而來,稱使團帶來的禮物是貢物。馬戛爾尼堅持不肯行三跪九叩之禮,經連番爭辨,最終行英式一膝一跪之禮,使乾隆心中不悅,而使團在覲見皇帝後被勒令離去。馬戛爾尼提出的增開商埠、減免課稅等要求都被清廷以不合天朝體制為由而拒絕。
1816年(嘉慶二十一年),英使阿美士德來華,希望改善對華通商關係。阿美士德因拒行中國的三跪九叩禮而被驅逐,未能與嘉慶皇帝會面。
1833年,英王任命上議院議員、海軍將官律勞卑為駐華商務監督,至此,遂由東印度公司的對華關係,轉變為英國政府的對華關係。1834年7月,律勞卑未經許可擅自從澳門進入廣州城,並遞交「平行款式」公函,違反大清規則。兩廣總督盧坤令其離境,並揚言中斷中英貿易。律勞卑僱人在廣州各處張貼告示,指責盧坤。9月2日盧坤下令全面終止與英國的貿易,並派兵包圍英商館,撤走所有中國傭工,嚴禁人民向英人提供任何供給。律勞卑調來英國一艘巡邏艇兩艘護衛艦駛向黃埔進行威脅,與中國海岸警衛虎門炮台交火35分鐘,駛入珠江。盧坤隨即將12艘大船沉於珠江河底攔截,又從各地調動艦隻28艘圍堵。9月21日律勞卑在清廷水師的監視下被迫撤出廣州。9月27日重開中外貿易。
東印
此時英國人已佔領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罌粟種植地--印度,英國從其殖民地印度裝運鴉片來華。由於吸食鴉片會上癮,中國清朝亦開始嚴格控制其入口,但吸食者市場仍然存在。清廷於雍正年間明令禁煙;此時英國本土鴉片的使用仍然合法(英國本土的鴉片禁止要到1912年的鴉片公約後實行)。清廷官吏從鴉片貿易中獲利甚巨,默許在廣州附近的零丁洋利用中國舢舨進行鴉片走私,使禁令如同虛設。鴉片貿易相關環節關係人利潤甚豐,因此鴉片走私日益擴大,由道光元年(1821年)的四千餘箱,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間已猛增到四萬零二百箱。令英國出超,並反使中國入超。
港腳商人武裝公開販運鴉片階段
鴉片大量輸入,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六百萬兩,令中國國內發生嚴重銀荒,造成銀貴錢賤,出現通貨膨脹,令清廷財政枯竭,國庫空虛。鴉片貿易嚴重敗壞社會風尚,摧殘人民的身心健康,同時破壞社會生產力,造成東南沿海地區的工商業蕭條衰落。鴉片流毒甚廣,從王公大臣到平民百姓,吸毒者日眾,為害中國國人身心健康,軍隊也吸食鴉片,身體變得虛弱,失去作戰能力。鴻臚寺卿黃爵滋上奏道光帝希望嚴禁鴉片:
上自官府縉紳,下至工商優隸以及婦女、僧尼、道士、隨在吸食。故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歲漏銀一千七八百萬?。自十一年至十四年,歲漏銀至二千餘萬?。自十四年至今,漸漏至三千萬?之多。此外福建、浙江、山東、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數千萬?。以中國有用之財,填海外無窮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漸成病國之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臣不知伊於胡底!
禁煙運動
1836年11月12日江南道御史袁玉麟奏摺:
今日之弊,事事以辦不動三字借口,莫如鴉片弛禁之議。紋銀出洋,誠為可慮;鴉片開禁,是撤藩籬而飼虎狼也。粵東兵丁吸食鴉片,以致兵力脆弱,天下之患,莫大於一發而不可收拾。
兩廣總督林則徐進言道光帝,若不禁煙,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1838年底,清朝道光帝頒佈禁煙令,並派欽差大臣兩廣總督林則徐前往廣州負責執行,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虎門銷煙。1839年3月,林則徐抵達廣州後,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兩人合作,積極整頓海防,防禦外敵入侵;嚴拿煙販,懲辦不法官員;禁止商人販賣鴉片,以及國民吸食鴉片,凡吸食者要立即呈繳煙具,限期戒除;並於3月16日曉諭外國煙販,限期交出所有鴉片,並承諾不要再販賣,保證「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林則徐又提出每箱呈繳的鴉片將獲五斤茶葉的獎勵,但他從未提及金錢賠償,顯然從未考慮英國人的利益和禁煙所帶來的損失。
事件至3月24日,因英國商人在中國停留日久,耳濡目染中國之陋規,誤以為林則徐此舉是勒索錢財,對林則徐的要求敷衍過去,所以林則徐下令中斷貿易,撤走英國商館中的華人買辦和僕役,並派士兵包圍了商館,並下令:和洋人交通者即漢奸。350名洋商被困在商館裏六個星期,與外界交通隔絕,他們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在「在華商務總監督」義律看來,林則徐此舉是妄顧英國商人的生命、自由和財產的行徑;結果義律在5月18日向林則徐交出了21306箱鴉片。林則徐請示過道光帝之後,在虎門挖了三個大坑(每個長150英尺、寬75英尺、深7英尺),並在6月3日開始銷毀鴉片,直到6月25日才全部銷毀殆盡。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004155
Library
Library 2 (Old)
627.65 2760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