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老子傳奇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539.5 6050
出版漢欣文化事業, 1991
主題民間故事 -- 中國.

註釋

老子(生卒年不詳)姓李名耳,字伯陽。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著有《道德經》一書,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他的學後被莊周、楊朱等人發展。史載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道家後人將老子視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

早期的道士認為老子是太清神之下。唐武宗時,老子被定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

老子有兩個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曾擔任「守藏史」),一是老萊子。確切出生地不詳,但史記記載老子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

生平[編輯]《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史記正義》:「老子,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名耳,字伯陽。一名重耳,外字聃。身長八尺八寸,黃色美眉,長耳大目,廣額疏齒,方口厚唇,日月角懸,鼻有雙柱。周時人,李母懷胎八十一年而生。」
《上元經》:「李母晝夜見五色珠,大如彈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
姓、氏、名、字[編輯]老姓李氏,名耳,字聃。老姓出於老童,顓頊之後也。而李氏出於皋陶,「理」、「李」古通,該族以官為氏。理官即今之司法官也,掌審判。後人或稱其姓李,或謂老為生而白首,或愈說愈玄,實為姓氏不分,而大作文章所致。
一說先秦典籍中沒有提及「李耳」,此二字或由「老聃」二字轉出亦有可能。「耳」與「聃」字義相應。「老」和「李」古音同,「李」姓或由「老」姓轉出,如荀卿轉為孫卿。老子即老聃或許是可以確認的,如《莊子》書中時常一段話前稱老聃,後稱老子的,見於《天運》篇,《庚桑楚》篇等。
司馬遷在《史記》一書的《老子韓非列傳》中總共記載了3個疑似是老子的人,分別是:李耳、老萊子、太史儋。至於哪一位是撰寫《道德經》一書的「老子」,並未說明。史學界對於《道德經》一書的作者究竟是誰,至今未有定論。中國大陸學者易中天在其講座中認為孔子向其問禮的那個「老聃」,應該不是撰寫《道德經》的作者。
籍貫,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
周朝守藏吏,在周朝首都洛陽管理周朝的國家藏書、國家檔案。
孔子問道
孔子曾向他學習禮法,在現在洛陽仍然有「孔子入周問禮碑」。《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出生於公元前五五一年。魯定公九年,公元前五一年,即周敬王十九年,孔子年五十一,適周問禮於老子。而後曰:「五十知天命。」或與老子有關。
名著《道德經》

老子

老子後西出函谷關,被關令尹喜求留,按老子本意,他是不想留任何文字的,但經不住尹喜的勸說,終於在函關住了些日子,認真總結自己的思想,留下五千言著作(現稱《道德經》)倒騎青牛而去。
末年於狄道府(今甘肅臨洮)飛升。
《莊子》書中載有「老聃死,秦失(佚)吊之,三號而出」,有人認為這是老子老死於秦國的證據。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對老子的事?已不能確定,將李耳、老萊子與太史儋並列,稱老子一百六十餘歲或二百餘歲。
化胡傳說[編輯]一說老子並沒有去世,而是到了西域,並對西域人實行教化,這就是所謂的「老子化胡」。漢桓帝延熹九年(166年)襄楷所上奏章中有「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的說法。《三國志·魏書》:「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相出入,蓋以老子西出關,過西域,至天竺教胡,及浮屠弟子合二十有九。」西晉天師道祭酒王浮偽造《老子化胡經》,稱老子攜尹喜西入天竺,化為佛陀,立浮屠教。書成之後,被佛教徒指為偽經,雙方爭論持續近千年。直至元代舊事重提,朝廷舉行辯論,道教全真教失勢,被徹底焚毀,禁止流傳。

主要成就

道家系列條目

道家思想
道 德 無為 齊物 逍遙
道家人物
老子 關尹子 文子 楊朱 莊子
列禦寇 劉安

道家典籍
《老子》《莊子》《淮南子》
相關條目
諸子百家 黃老 玄學 道教
維基主題:道家文化 本模板: 檢視 ·討論 ·編輯 ·
道教


基本教義
道 - 德 -
陰陽 - 三清 - 煉丹
道教人物
老子 - 關尹子 - 文子
列子 - 莊子 - 鬼谷子
張道陵 - 魏伯陽 - 許遜
魏華存 - 葛洪 - 寇謙之
陸修靜 - 陶弘景 - 孫思邈
五祖七真 - 陳摶 - 王文卿
司馬承禎 - 劉一明 - 邵元節
褚伯秀 - 陳景元 - 王重陽
丘處機 - 張三丰 - 陳攖寧
道教神仙
元始天尊 - 靈寶天尊 - 道德天尊
玉皇大帝-地母-五方上帝
西王母 - 東王公 -三官大帝
九天九聖帝 - 玄天上帝- 紫微大帝
關帝 - 托塔李天王 - 哪吒太子
二郎真君 - 八仙 - 玄壇真君
魁斗星君 - 文昌帝君 - 保生大帝
呂祖 - 財神- 太乙天尊
驅魔真君鍾馗 - 城隍 - 土地神
九皇大帝 - 天醫真人 - 九天玄女
虎爺 - 廣澤尊王 - 開漳聖王
神農大帝 - 馬天君 - 王靈官
田都元帥 - 太陽星君 - 太陰星君
五年千歲 - 五福王爺 - 各府千歲
靈安尊王 - 三山國王 - 武夷王
酆都大帝 - 八卦祖師- 太歲星君
麻姑 - 百花仙子 - 張仙
臨水夫人 - 三茅真君- 四海龍王
七星娘娘 - 灶君- 法主真君
斗姥元尊- 增福真君-西秦王爺
月老- 註生娘娘-日夜遊神
黑白無常 - 陰陽司 - 董公祖師
黃大仙- 巧聖先師

道教宗派
黃老道 - 樓觀道 - 隱仙派
天師道 - 靈寶派 - 上清派
茅山宗 - 神霄派 - 太一宗
正一道 - 全真道 - 妙真道
淨明道 - 閭山派 - 方仙道
清微派
道教典籍
道德經 - 南華經 - 太平經
參同契 - 抱朴子 - 黃庭經
雲笈七籤-道樞-真仙體道通鑒
道法會元-道藏-歷代神仙通鑒
洞天福地
十洲三島 - 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 - 七十二福地
道教名山

宗教

閱 ·論 ·編 ·

老子的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例如名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這部流傳兩千多年的《道德經》是跨時代的作品,在不同的時代,這部作品會被解釋出不同的含義。據統計,道德經是僅次於基督教《聖經》被翻譯語言最多的一部作品。《道德經》被翻譯為多國文字。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於吾人生命上主張自然,講究致虛極,守靜篤、不與人爭的修持。

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的無為而治和現代共識主動性同出一轍。老子有一段話常被視為對為政者的箴言:「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在宗教概念上,當時最崇高的信仰為天;故天基本上為「意識天」,但老子將之破除,將天化成「自然天」。於《道德經》原文中,可見得老子對天的看法是自然無為。於現存通俗本中第五章首行即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此處之不仁,並非無仁心,而是指無心而為,亦如文中的曾提及的「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為相同意涵,故其實老子當時的諸多論述是為破除神鬼論,而非後人將其奉之為神之觀念。

總體而言,老子之思想並非消極、裹足不前的,而是正面積極的要求吾人順應自我之心性,發揮自我之能事,他就要人「為」但是是「無心而為」不執著於功名利祿,發揮自我之能動性,讓人擁有最大的自主性去發揮自我生命之所長。

主要著作,亦是唯一著作為《道德經》。

思想大要《漢書‧藝文志》謂:「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西漢史學家司馬談《論六家要旨》謂:「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埶,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

道教中的老子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從《列仙傳》開始,把老子列為神仙,還說老子重視房中術。東漢時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聖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為一,視老子為化生天地的神靈。成為了道教創世說的雛形。而在漢桓帝時,漢桓帝更是親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為仙道之祖。其道教尊稱名稱為「道德天尊」,俗曰「太上老君」,也是道教三清道祖之一。

歷代尊號[編輯]唐高宗在乾封元年(666年),追尊為太上玄元皇帝。

唐玄宗分別追尊老子為:

在天寶二年(743年),追尊廟號大聖祖,諡號玄元皇帝;
在天寶八載(749年),追尊為聖祖大道玄元皇帝;
在天寶十三載(754年),上尊號為大聖祖高上大廣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003294
Library
Library 2 (Old)
539.5 6050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