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新華社透視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578.23 5104
出版廣角鏡, 1987
主題中外關係.
題目通識教育.

註釋

新華通訊社,簡稱新華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國家通訊社(另有中國新聞社),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的一個正部級直屬事業單位,也受權行使一定的政府行政職能。新華社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漢語通訊社,也是世界主要通訊社之一,提供實時文字新聞、經濟信息、新聞圖片圖表等。新華社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個分社,在中國大陸的每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都設有分社,有的省、直轄市、自治區還設有支社。新華社是中文媒體的主要新聞來源之一,同時使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發稿。
歷史
紅中社時期
新華社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同時成立的紅色中華通訊社(簡稱紅中社)。
1930年底到1931年初,中國工農紅軍在與國民革命軍的第一次反圍剿戰爭中,繳獲一台僅能收報的15瓦小無線電台收報機,並俘獲了一批技術人員。1931年1月6日,中央紅軍利用這些器材在江西寧都縣小布村建立起了工農紅軍的第一座電台,並利用其開始抄收中央社的新聞電訊,並截抄政府軍的電報電訊情報。1月8日,時為政治委員的毛澤東發佈《紅一方面軍命令》,鼓勵人員參與無線電工作。1月10日,紅軍無線電大隊正式成立。第二次反圍剿戰爭後,紅軍方面獲得一台100瓦大功率無線電台。
1931年6月,中共蘇區中央決議召開蘇區召開工農兵蘇維埃代表大會,並決議在大會召開期間建立一個廣播電台。1931年11月7日大會召開,紅中社開始首次文字廣播,周以栗擔任負責人,編輯有王觀瀾、李伯釗。12月11日,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創刊,該報社與紅色中華通訊社合併組成一個機構。此後紅中社以CSR為呼號向外發稿和電訊(「中華蘇維埃無線電台」的英文名「Chinese Soviet Radio」的縮寫),對外部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934年10月16日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紅中社停止向外發稿,仍繼續抄收新聞電訊,部分職能轉移到軍委電台。周以栗、徐名正和瞿秋白等紅中社主要負責人先後在轉移過程中死亡。
1935年10月19日,紅一方面軍抵達陝北吳起。11月25日,《紅色中華》報在陝北瓦窯堡宣布復刊,紅中社恢復工作,由中華蘇維埃西北辦事處秘書長任質斌負責。
1936年7月,紅中社遷移到陝西保安(今陝西省志丹縣),由廖承志負責國外電訊部分,向仲華負責《紅色中華報》。12月西安事變發生後,紅中社西安分社設立,由李一氓負責。
新華社時期
1937年1月,《紅色中華》報改名為《新中華報》的同時,在延安更名為新華通訊社。但是當時,新華社和《新中華報》還是同一個機構。新聞文字廣播電台呼號是QST(即示意各電台收聽)de CSR。CSR是原來紅中社呼號。
1939年初,中共中央決定將新華社與《新中華報》分開,至此結束了報、社一家的歷史,新華通訊社開始獨立發展。
1940年12月30日,新華社創辦了延安新華廣播電台,即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前身。呼號是XNCR。X是國際電訊聯盟分配給中國的代號,NCR是「新中國廣播電台」(New China Radio)的縮寫。為使口語和文字廣播呼號一致,文字廣播也改為XNCR,同時為了保留CSR這個有歷史意義的呼號,全稱就是:CSR de XNCR。1944年9月1日,新華社開辦英語廣播。
1946年4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全黨辦通訊社」的口號,5月底批准《新華社、解放日報暫行管理規則》,對新華社和解放日報社進行了重大改組,實行報社合一、以通訊社為主的體制,決定「新華通訊社及解放日報社為中央之機關通訊社與機關報」, 「隸屬於中央宣傳部,並在重大問題上受中央書記處之直接指揮」。
新華社無線電台每日通撥中文明碼的新聞電訊。日間從8點至12點,播發各抗日根據地的地方性新聞、通訊;晚間從18點至次日凌晨2點,播發重要的國內、國際新聞、評論、公告文章。主要原因是作為短波電台,夜間收報距離比晝間好很多。每次發報前,先播出CSR de XNCR三遍,然後發「Press」表示有新聞電報,如此反覆呼叫十分鐘後,才正式開始發報。報務員工作兩小時換班。各地收報時,對於特別重要的新聞稿件(如延安整風的公開文件、中共七大的各項決議文件),副班報務員在收報機上多插一副耳機,與主班報務員一同抄收,甚至另設一部收報台全文超收。新華社發報的報務員,都是特選的技術高手,以方便各地抄收。
1945年8月10日,日本有條件乞降。當夜起,新華社的新聞台連續工作一天一夜,有報就發,無報就叫「稍候」。8月11日凌晨,通播了八路軍延安總部的大反攻第一號命令,「各解放區任何抗日武裝部隊均得依據《波茨坦宣言》規定,向其附近各城鎮交通要道之敵人軍隊及其指揮機關送出通牒......」。隨後陸續發出大反攻第二到第七號命令。
1946年至1947年,設在泰國曼谷服務於泰國進步華僑的中文報紙《全民報》,抄收新華社的文字通播與口語廣播,距離延安3000公里,是最遠的抄收電台。
建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華社遷往北京,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通訊社。
1967年中發385號文件《關於新華社實行軍事管制的決定》,1967年12月21日起由13位軍隊幹部組成軍管小組,對新華社實行軍事管制。軍管小組成組長張紀之(陸軍第40軍副政委),副組長張政德(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教員),副組長甄文君(解放軍政治學院教員)。周恩來在21日凌晨接見軍管小組時說:「主席講,新華社是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業務一大堆,工作不能一日中斷。你們去了要先抓革命,先搞調查。要依靠新華社自身的力量,多進行正面教育,辦好學習班,兩派一起學習,各自多做自我批評,克服派性,增強黨性,儘快實現大聯合。」新華社總社當時共有3000多人,加上國內外分社共5000多人。國外分社人員大都撤回國內,對外宣傳報道、調查研究處於停頓狀態。軍管小組接受並貫徹周恩來總理對新聞報道的經常性指示,凡重大的國際國內新聞報道都是報周恩來總理親自審批。1971年9月13日凌晨,周恩來總理把新華社負責人張紀之叫到人民大會堂,告知林彪一行乘坐飛機向北外逃,要求有關林彪的新聞報道一律扣發,要新華社特別注意蘇聯和蒙古方向的動向。林彪事件公開前,正值1971年國慶節前夕,涉及到林彪的新聞多,政策性又特彆強,報到不報道,用什麼標題,放在什麼位置等都由周恩來總理親自審定。1973年解除軍管,恢復設立新華社領導班子,社長朱穆之,黨委書記兼副社長張紀之。
1982年8月23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決議,定新華社為國務院的一個部級機構。1988年,新華社被改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總社設在北京。
新華社的主要編輯部門是國內新聞編輯部,國際新聞編輯部、對外新聞編輯部、參考新聞編輯部、新聞攝影編輯部和體育新聞編輯部。1999年建立新華網,成為新聞多元化網站。新華社同時還出版數十種報刊雜誌,例如《參考消息》、《新華每日電訊》、《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經濟參考報》、《瞭望》周刊、《半月談》雜誌、《國際先驅導報》、《瞭望東方周刊》等;還包括出版共產黨內機密刊物如《內部參考》等。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002270
Library
Library 2 (Old)
578.23 5104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