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Science explorer I: integrated science 7 科技通識I: 綜合科技7 / by BBC Motion Galleny
其他書名
Science explorer I: integrated science 7 科技通識I: 綜合科技7
文獻類型VIDEO CD/DVD VIDEO
語言English
分類號500 BBC
出版Distributed by Alta Multimedia, Hong Kong, c2006
主題Science.
描述1 Videodiscs (66 min) ;Sd., col. ;4 4/3 in.
ISBN4895064250395

註釋

通識教育有兩層意義:其一是指通才教育;其二是指全人教育。通識教育作為近代開始普及一門學科,其概念可上溯至先秦時代的六藝教育思想,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博雅教育意念。

近代高等學校中的通識教育思想源於19世紀,當時有不少歐美學者有感於現代大學的學術分科太過專門、知識被嚴重割裂,於是創造出通識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能獨立思考、且對不同的學科有所認識,以至能將不同的知識融會貫通,最終目的是培養出完全、完整的人。自從20世紀,通識教育已廣泛成為歐美大學的必修科目。

定義知識
羅伯特·里德(英語:Robert Reid), 知識 (1896).美國華盛頓特區托馬斯傑斐遜大廈(英語:Thomas Jefferson Building)知識論
儘管知識是日常生活裡的中心組成部分,但知識的確切定義仍然是哲學家、社會科學家和歷史學家有?極大興趣的話題。根據傳統知識分析,知識具備三個特徵:被證實的(justified)、真的(true)和被相信的(believed)。古希臘時期,知識被認為是通往真理的途徑;文藝復興至今,對知識看法逐漸轉變成一種相對的工具。

描述知識的用法是考察知識的一種常見做法。在這種意義上,知識是由不同意向討論的信息。DIKW體系將數據、信息、知識、智慧納入到一種金字塔形的層次體系中,而這個模型與DIKW體系是一致的。

Purser & Pasmore認為要精確地定義知識是非常困難的。例如:何謂知識?如何獲取知識?何者是有效的知識?這些問題是非常難回答的,但若無法回答知識是什麼,將難以設計能產生更多知識及有效利用知識的組織。因此,Purser & Pasmore則將知識定義為:「用以制定決策的事實、模式、基模、概念、意見、及直覺的集合體。」Badaracco將知識定義為:從人類活動中所獲取的真理、原則、思想及資訊。日本學者田中郁次郎則認為知識是一種多元的概念,具有多層次的意義。知識牽涉到信仰、承諾與行動等,可分為內隱與外顯知識。何光國則認為知識是一、經驗累積的紀錄;二、事實組織的系統化;三、對事實的理解;四、一種理解的行為或狀態;五、人的已知和未知。此外Davenport,依據知識的特性指出,知識是一種流動性質的綜合體,其中包括:結構化的經驗、價值及經過文字化的資訊,而且還包括專家獨特的見解,為新經驗的評估、整合與資訊等提供架構。

由上述可知,知識是抽象的,是傳達概念的一種形式。例如:古代的結婚記事、白旗示降等,都是藉由結繩、白旗等符號來傳達概念。但是當人類活動越是頻繁,則簡單的符號就不足傳達雙方的意念。因此,有了文字、語言等符號興起以作為溝通的工具。在溝通過程中還是需要經過思考,最後才能產生出知識。由此可知,知識就是經由前人的經驗累積形成的。



幾位學者對知識的定義:
Quinn(1996):知識是存在於專業人員身上的技能財產,可分為:實證知識、高級技能、系統認知、自我激勵創造力等。
Harris(1996):知識是資訊、文化脈絡及經驗的組合。
Qunitas(1997):知識是企業無形資產。
Nonaka(1994):認為當訊息(message)被賦予意義後,就成為資訊(information),而資訊再經過整理後,才轉化為知識(knowledge)。知識是人類理解與學習的結果。

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尋求理解組織內知識被使用和交換(trade)的方式,並且將知識理解為自我引用(self-referential)與遞歸(recursive)的。這裡遞歸的意思是指知識的定義處在一種不斷變動的狀態之中。知識管理認為知識是一種浸潤?經驗的信息;而信息與特定的觀察相關,它是導致觀察者發現變化的數據;數據可以被觀察,但並不需要如此。

情境知識是關於特定情景的知識。想像兩種非常相似的蘑菇,它們分別生長於山峰的不同的一側,一種是有營養的,另一種是有毒的;在山峰這一側獲得的食用蘑菇的知識,並不適用於在山峰另一側使用。

通過諸如試錯法這樣的方法來產生的知識,或者通過經驗來學習到的知識,都傾向於是一種情境知識。而通過科學方法產生的知識比其他方法產生的知識更加不情景化,這也是科學方法的優點之一。

情境知識通常嵌入在一種語言、文化或者傳統中。有一種觀點對文化帝國主義進行批判,認為全球單一文化(monoculture)的上升導致了地方性知識(local knowledge)的消失。

知識的社會學 科學知識的社會學
知識的某些方面展現出了它的社會特性。比如,知識是某種形式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知識的社會學將檢驗社會和知識如何互動。

通過經驗、觀察和推理,個體或者文化獲得了知識。知識的傳播已經被人類學的擴散理論所檢驗。發明的擴散理論探討了引導人們獲知、嘗試以及採納新觀點或者措施的各種因素。這一理論可以幫助我們解釋知識的發展。


知識是「與經驗、上下文(Context)、解釋和思考(reflection)結合在一起的信息。它是一種可以隨時幫助人們決策與行動的高價值信息」—T. Davenport et al., 1998。

「顯式的或者已編碼的(codified)知識是指一種用正式、系統化的語言傳輸的知識;另一方面隱性知識擁有個人化的特徵,這使得隱性知識很難被正規化和通訊。」—I. Nonaka, 1994

知識是結構化的經驗、價值、相關信息和專家洞察力的融合,提供了評價和產生新的經驗和信息的框架。

知識的定義(謝中兵)


知識是主體獲得的系統化、組織化了的信息,知識反映了主體對客觀事物存在及變化的內在規定性的認識,知識是主體獲得的與事物存在及變化內在規定性有關的結構化、系統化的信息,知識是信息的高級表現形式。因此,從信息與知識的關係出發,我們可以初步將知識定義為。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U01100
Library
Library
500 BBC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