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世界屠畜紀行 / 內澤旬子 著; 李珮琪 譯
其他書名
世界屠畜紀行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483.2 4022
出版麥田出版, 台北市, 台灣, 2014
版本初版
主題屠宰業.
題目文化研究.
描述391 p.;ill.;21 cm.
ISBN9789863441663

註釋

=報導文學與插畫結合之傑作!=
  剖開羊兒,裡頭長什麼樣?肉的結構又是如何?
  韓國‧印度‧埃及‧蒙古‧峇里島‧東京‧沖繩‧美國
  前往世界屠畜現場徹底採訪!!

  ◆平常總是吃「肉」,卻不去思考「製成肉」的過程?
  那是個非常有趣的世界。

  日本人明明餐桌上少不了肉食,卻對屠宰感到忌諱或覺得骯髒。其他國家又是如何看待這個行業的呢?作者內澤旬子以此做為出發點,展開一趟跨國屠宰觀察報告之旅。

  日本對於屠宰業的歧視源自於佛教的影響,因此作者選擇了幾個東西方國家深入探究。像是與日本鄰近的韓國、受印度教影響的印度及峇里島、信奉伊斯蘭教的埃及、位於東歐的捷克,還有以遊牧民族為主的蒙古,日本當地則選擇了文化差異較大的東京和沖繩做比較,最後以講求人道、效率、衛生採機械化管理的美國做為終點。

  作者所到之處必定採訪當地的屠宰工作者是否遭受歧視,她也透過口譯試圖了解當地人對於屠畜的看法,希望了解歧視是如何產生以及是否真的存在。而在韓國,更是刻意挑選了最為世人垢病的香肉業採訪,探討在美味滋養和殘忍之間如何取得一個平衡點。

  透過作者的視角,我們得以認識各國的宗教觀及飲食文化,為了讓人清楚了解肉品是如何經由屠畜製造出來的,屠宰方法也是書中描繪的重點之一。作者以她擅長的柔軟的筆觸,利用插畫形式降低了屠畜本質中無可避免的血腥畫面,讓人體悟到原來殘忍過後,才有美味的佳肴上桌。

  ★在本書當中,我盡量不去使用「屠宰」這個詞彙,而選擇了各位較不熟悉的「屠畜」一詞。要將活生生的動物變成肉品,必然包含了宰殺的過程,不過因為我個人不喜歡「宰」這個字所帶來的負面印象……宰殺只不過是整個過程的最開端而已,後面還有許多道程序,最終才成為肉品。順帶一提,「屠畜」一詞的由來頗為古老,早在明治時期的專業書籍裡就出現過了。我希望能藉此機會讓「屠畜」二字更為人所知。那麼,就讓我們一同展開屠畜之旅吧。──內澤旬子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內澤旬子

  1967年出生於東京。報導文學作家、插畫家、裝幀家,以獨特的寫作視角與細緻的畫風著稱。她的畫風細膩,行動力旺盛,多年來以異文化、建築、書籍、屠畜等為寫作主題,遊歷日本各地與世界各國的圖書館、印刷廠、廁所等各式各樣的「現場」進行採訪,作品常見於雜誌、報紙。《世界屠畜紀行》一書在各個業界引起話題,成為長銷書籍。著有《大師的書齋插畫報告──有書的工作場所》、《東京見便錄》、《東方見便錄》等書。

  相關著作
  《東京見便錄:窺看廁所「大」「小」事》

譯者簡介

李珮琪

  畢業於北海道大學文學研究科,目前旅居日本。
前言

  我第一次親眼看見屠畜,也就是宰殺動物的行為是在一九九三年的蒙古。當時我住在中部戈壁大草原上的蒙古包(遊牧民族的帳棚)裡,有幾位女性為了準備宴客的晚餐,在蒙古包旁清洗羊的內臟。看見染成血紅色的鍋子裡漂浮著長長的腸子,我心中受到了莫大的衝擊。太驚人了!這就是我等一下要吃的東西。想想也是,肉本來就是血淋淋的東西。

  這一幕究竟該用詭異或是羊兒很可憐來形容好,當時我根本沒想那麼多。我只是非常懊惱自己沒看到在旁邊跑來跑去的羊兒是怎麼變成鍋裡載浮載沉的內臟和肉。他們是怎麼宰殺的?剖開羊兒裡頭長什麼樣?肉的結構又是如何?我滿腦子都只有這些疑問。

  話說回來,我在吃肉時從來都不曾思考過「肉品是如何製成的」。在日本是怎麼處理的?總不可能在草原或河邊屠宰,一定是用電宰方式處理的吧。

  回國後,我很仔細地尋找相關資訊,但首先,電視上從來不曾出現過屠宰動物的畫面,不僅如此,甚至連關於屠宰的著作幾乎都找不到。這幾年雖然因為感染狂牛症的牛隻而多了些報導,電視上也出現了美國屠宰場的畫面,但當時既沒有屠宰相關的影像也沒有書籍。好不容易找到的幾本書也全是國外著作,而且內容全都是介紹像蒙古遊牧民族這類傳統的邊疆生活,幾乎沒有關於日本屠畜的書籍,簡直像是怕人去想像肉品製作的過程一樣。

  造成這種情況的非常大的原因在於,自古在日本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就不斷地遭受歧視。有許多人害怕他人歧視的言語和惡意嘲弄,所以要公開播出他們工作的照片或影像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只是,日本人允許吃肉也已經過了一百五十年,覺得忌諱和感覺骯髒的人應該減少許多,不少人也像我一樣單純想知道怎樣屠宰肉品吧。更重要的是,我想了解除了日本以外的國家和其他地方的人是否也有對於屠宰感到忌諱或覺得骯髒,不適合與食物扯上關係的負面情感?除了蒙古之外,應該還有更多國家光明磊落地進行屠宰。他們與日本到底有什麼不同?

  我抱持著上述疑問開始走訪國外的屠宰場。不只是大型的屠宰場,也去了私人經營的小處理場。因為造訪的地方和訪問的人數並不足夠,再加上採訪的時間和各地狀況均不同,所以我並不打算就此對該地區的屠畜下結論。儘管如此,我還是竭盡所能地詢問每個地區在文化、經濟狀況、地理條件各不相同的情況下,現在肉品是如何經由屠畜製造出來的,還有當事人及周遭的人們是如何看待屠畜這項行為。

  至於日本,在東京芝浦屠宰場的協助下,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去素描,圖解屠宰牛豬的所有流程,更詳細畫出狂牛症檢驗的流程,也和員工進行訪談。

  想想我在蒙古的草原上看到的羊到今天已經十三年了。這段時間當中不管日本或是國外關於食用肉品的狀況都有很大的變化,現在仍然繼續變動當中。其實我還有很多很想去的國家,但是總之在這個階段就先讓各位讀讀看吧。

  另外,在本書中我盡量不去使用「屠宰」一詞,而選擇了各位較不熟悉的「屠畜」。要將活生生的動物變成肉品,必然包含了宰殺的過程,不過因為我個人不喜歡「宰」這個字所帶來的負面印象,加上各位只要繼續讀下去應該就能了解,宰殺只不過是整個過程的最開端而已。後面還有許多道程序,最終才成為肉品。順帶一提,屠畜一詞的由來頗為古老,早見於明治時期的專業書籍,希望能藉此機會讓這個詞彙更為人所知。

  那麼就讓我們展開屠畜之旅吧。雖然內容有點冗長,還是請各位陪我走到最後。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015745
Library
Library
483.2 4022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