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認識中國的智慧大師: 墨子 / 林存光, 孫有東, 謝然 編著
其他書名
認識中國的智慧大師: 墨子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121.41 4499
出版新雅文化, 香港, 2007
主題墨子.
ISBN978-962-08-4525-3

註釋

◎墨子自小學習儒家的思想,為何最後會離開儒家而建立墨家?◎在戰亂頻仍的春秋戰國時代,墨子為何會提出「非攻」的思想?它的內容又是什麼?◎墨子認為「兼愛」能夠令世界變得更完美,令人與人相親相愛,為何?有人接受他的意見?

墨子是戰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春秋末戰國初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一說魯國(今山東滕州木石)人,生卒年不詳,約為前479年-前381年以內[註 1]。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交相利」等觀點,創立墨家學說,並有《墨子》一書傳世。墨家在當時影響很大,《孟子·滕文公》篇云:「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墨。」可知戰國之世,墨家屬顯學。《墨子》一書中體現的墨子的思想在後世仍具有一定影響,廣為流傳的《千字文》中便記載了出自《墨子·所染》的「墨悲絲染」的故事。到了清朝,隨?諸子學的興起,學者對墨子思想的研究又提升到新的高度。
生平
墨子曾學習儒術,因不滿「禮」之煩瑣,另立新說,聚徒講學,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據說楚王曾計劃攻宋,墨子前往勸說楚王,並在與公輸般的模擬攻防中取得勝利,楚王只得退兵。墨子的思想與主張見墨家。
清朝學者汪中治墨學,他將墨子與孔子平視,認為「孔子魯之大夫也,而墨子宋之大夫也,其位相埒」。然墨子與制禮作樂的孔子有相當程度上的差異。孔子主張久喪厚葬;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墨子一生過著簡樸的生活,「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主張「節用,節葬,非樂」,他的弟子也是「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則夕弗得」。
墨子姓名考
歷史學界至今無法確定墨子的真實姓名,有以下各種說法:
墨氏,名翟
最傳統的說法是,墨子,墨氏,名翟,《呂氏春秋》、《淮南子》、《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內都如是稱。司馬遷沒有給墨子立傳,僅在孟子、荀卿傳後,有簡略記載:「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元和姓纂》稱,「墨氏,孤竹君之後,本墨台氏,後改為墨氏,戰國時宋人。墨翟著書號墨子。」而《新唐書·藝文志》也沿用這種說法。童書業根據《廣韻·六脂》以及《姓氏急救篇》所引的《世本》文字「宋襄公子墨夷須為大司馬,其後有墨夷皋。」及《通志·氏族略》記載的「墨台氏,子姓,宋成公子墨台之後。」考證得出,宋襄公之兄公子目夷(子魚),也就是《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所記載的著名的子魚論戰故事的主人公,其名目夷又寫作墨夷或墨台,其後裔以墨夷為氏。童書業據此認為墨子為宋國公室子姓墨夷氏之後,因此墨子繼承了貴族身份為宋國大夫。
翟姓,名烏
南齊孔稚圭所著的《北山移文》則稱墨翟為「翟子」,元朝伊世珍所著的《瑯環記》也附和此說,並認為墨子姓翟名烏。清朝周亮工所著的《固樹屋書影》更具體地提出:「以墨為道,今以姓為名。」認為他姓翟,並將姓轉成名;而「墨」是一種學派。晚清學者江瑔所著的《讀子卮言》承襲周亮工的說法,並進一步說明,以為古代確實有「翟」這姓氏,但無「墨」姓,而且戰國諸子中儒、道、名、法、陰陽、縱橫、雜、農、小說等,都沒以姓作為學派名,因此墨應該是學派的名稱。
墨取自刑罰名稱
近代學者錢穆的《墨子傳略》從墨刑是古代刑名之一的角度展開研究,認為古人犯輕刑,則罰作奴隸苦工,故名墨為刑徒,實為奴役,而墨家生活菲薄,其道以自苦為極。墨子和弟子們都「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役身給使,不敢問欲」,人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這樣,就被稱為墨了。而歷史上西漢淮南王英布遭黯刑後稱為黥布,也是一證。而翟確實是名,因《墨子》和《呂氏春秋》記載墨翟,往往稱「翟」。
墨子里籍考
墨子生於何處,現有書籍並無明確記載,歷史上也有不同的說法,曾有宋人說,楚人說,魯人說,印度人說等。其中魯人說已經為墨學界絕大部分人所認可。
宋人說
"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據此有學者稱其為宋人。此說一直流行到清代。
楚人說
" 清代畢沅注《墨子》時,據《呂氏春秋》高誘之注, 並參照墨子諸多與魯陽文君的對話,推定其為魯陽人,即楚人。
魯人說
對宋人說與楚人說的批判
" 宋人說和楚人說遭到梁啟超的批駁。
" 在《墨子學案》中,據《墨子·公輸》「歸而過宋」,力證非宋人。
" 據《墨子·貴義》「墨子南遊於楚。」若墨子是楚國魯陽人,則當為「游郢」。
" 方授楚《墨學源流》,張純一《墨子魯人說》都對墨子宋人說、楚魯陽人說進行了批判。
" 姜寶昌《從<呂氏春秋>高誘注論到墨子為東魯人而非西魯人》:畢沅誤讀了高誘注。
魯人說的提出
" 清代孫詒讓作《墨子間詁》,在附文《墨子傳略》中,第一次提出墨子為魯國人。其主要依據為:
" 《墨子·貴義》「墨子自魯即齊」。
" 《墨子·魯問》「以迎墨子於魯」。
" 《呂氏春秋·愛類》「公輸般為雲梯,欲以攻宋,墨子聞之,自魯往」。
滕州說的提出
" 著名墨學研究學者張知寒在《墨子原為滕州人》、《墨子里籍新探》等論文中進一步考證,墨子出生地應為古代邾國的「濫邑」(現山東滕州境內),濫邑後來歸屬魯國[5]。其主要依據有:
" 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之後,史載滕州東南有目夷亭。
" 墨子學說繼承了邾婁文化的傳統,而邾婁號稱「百工之鄉」,而墨子生活習慣和科技成就與此密切相關。
" 該學說現得到絕大多數墨學研究者(匡亞明、任繼愈、楊向奎、張岱年、季羨林)的認同。
其他學說
" 胡懷琛撰《墨翟為印度人辨》、《墨子學辨》等論著,首次提出墨子為印度人。他認為墨並非姓,翟也不是姓,更不是名,而是「貊狄」或「蠻狄」之音轉;而且墨子長得黑,主張兼愛、非攻,顯示墨子應該是婆羅門。金祖同、陳盛良則說墨子可能是穆罕默德以前的回教徒,?聚賢考證墨子應為印度人或阿拉伯人。
重要弟子
早期墨家弟子很多,《公輸篇》:「墨子之說楚王曰:『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淮南王書》「亦謂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但現存有關墨子及墨家活動的資料很少,「而徒屬名籍亦莫能記述」。現存史料中可考之稱「鉅子」者有孟勝、田襄子、腹?等三人。
" 耕柱子
" 禽滑釐
" 縣子碩
" 公尚過
" 隨巢子
" 胡非子
著作
主條目:《墨子》
現存《墨子》五十三篇,由墨子和各代門徒逐漸增補而成,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學說的基本材料。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010553
Library
Library
121.41 4499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