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返回資源
學生常見錯別字 / 莊澤義, 莊苓 編
文獻類型BOOK
語言Chinese
分類號802.2 4421
出版獲益, 香港, 2003
版本再版
主題中國文字.
題目中文語言文字錯別字.4-6年級
ISBN962-449-242-5

註釋

錯別字就是錯字和別字的統稱。就漢語而言,錯別字泛指把漢字以筆劃上、字體上或文法上有所訛誤,而構造出來的一些不合中國語文規範的字。但由於漢字不斷發展,許多原來的錯字被扶正,正字被當成錯字,因此,現在,錯別字的判斷通常以政府公布的文字為基準。但是從語言文字學的角度而言,以及語言文字的發展歷程來看,沒有絕對意義上的錯別字,只要被民眾普遍接受的文字,就是正字,不能被民眾普遍接受的文字,就是錯別字。
錯別字自從漢字發明之後就存在了,並不是近年才出現的現象。
古代,特別是先秦時期,由於當時書寫材料昂貴,著作通常是口傳的。因此,有時,一些學者忘記一個字怎麼寫,就用同音字代替,這些字保留在古書中,就成為通假字。通假字使得文章很難讀懂。
錯字
所謂錯字,就是將字寫錯了。就中文而言,錯字通常涉及多寫或少寫一筆:例如「步」寫作「?」(多了一點;但此字在日語是正確寫法)。?字也是錯字的意思。一些通行的就成了俗字、簡筆字。中國字書有收納訛字傳統;為了收錄這些錯字,現代的電腦文字編碼中都包含了不少訛字,使得電腦文字編碼非常龐大,引來不少批評。
就其他使用字母的語言而言,錯字通常涉及多寫、少寫或錯寫:例如將英文的「welcome」寫作「wellcome」。
別字
別字也稱白字,就是字沒有寫錯,但卻用錯了另外一個字。就中文而言,別字的例子包括把「斑馬」寫作「班馬」、「番薯」寫作「蕃薯」和「反省」寫作「反醒」等。另外在電腦編碼中,因為同一字不同地區的寫法很多時都分開編碼(是為異體字),以致很多人輸入中文時用了該地區視為別字也不自知,例如:「內」(中為入)和「?」(中為人)、「盜」(上為?)和「?」(上為次)等等。就其他使用字母的語言而言,以英文為例,別字的例子則包括把「soup」(湯)寫作「soap」(肥皂)。
簡繁轉換錯別字
有些字例如干、乾、幹等在簡體與繁體轉變時會造成錯別字,例如簡體字干貨的可能會變為幹貨、下面(表示方位)會變為下麵等錯別字。

No.
複本條碼
部門
位置
索書號
狀態
到期日
1
C011791
Library
Library
802.2 4421
可出借
--
共1條紀錄 , 當前 1 / 1 頁:個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資源